青蒲叶已敷,迟我塘上过。
所托者止水,未甚有风波。
渺渺江湖水,萍流不得住。
凉飔自西来,行子亦返顾。
言有一束诗,可以喻屮深。
欲传流水去,冰至在凌阴。
自今掩扉坐,寒塘相见少。
有何一山人,持赠金光草。

【注释】

(1)青蒲(pú):青萍,即浮萍。

(2)迟我:慢留我。

(3)所托:寄托的对象。

(4)止水:静止的水。

(5)未甚:没有。

(6)风波:比喻世事变幻、波折。

(7)萍流:漂浮的浮萍。

(8)凉飔(sī):微风。

(9)行子:行走的人。

(10)可以喻屮深:可以用它来比喻深意。

(11)冰至在凌阴:冰块将落满阴暗处。

(12)自今:从今以后。

(13)掩扉坐:关上门坐着。

(14)寒塘:寒冷的水塘,指诗人的居处。

(15)山人:隐士。

(16)金光草:一种草药名,这里指诗人自己。

【译文】

青萍已经铺满池塘,却让我迟迟不能过到对岸。我所寄寓的,只有平静的水面,没有大的变故。江湖的水是那么渺茫,漂浮的浮萍也不能停歇。微风吹拂着清凉,行走的人回头四望。我想用一首诗表达我的心意,就像水中的草木深深地扎根。我想把诗传给流水,但冰霜已来临了。从此以后,我关上门坐在寒塘边,相见的次数少了。有位隐士,拿着一束金光草赠送给我。

【赏析】

本篇为送别之作。《乐府诗集》卷七十六“江南曲辞”中录此诗,题下注:“一名送别。”又《文选》卷三十五收录此诗,题为《送友人》,与题目不同。从内容看,此诗当是赠别之作。

首章写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青萍叶已经布满了池塘,但我却迟迟不能过到对岸。“迟我”句,说明送别的时间不早,且不说送别的地点,只说“我”要过江,而对方却留“我”不遣。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笔。“所托者”三句,承上而来,说明所托的并非只是一纸书信或几行字迹,而是指一个具体的对象,即寄托在静水中的浮萍上。“未甚”句,说浮萍虽大,但能随波逐流,不会有什么风波,从而暗示出送别的对象是值得留恋的。以下四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茫茫江湖水,漂荡的浮萍,无法停留;清冷的西风,吹来了,行人也回身四顾;“言有一束诗”,说明送别的人想借此以表深情;而那“可以喻屮深”一句,则表明送别的人要用此诗来表达他对对方的一片深情。最后两句,写送别后的情景:他想把这首诗传给别人,可谁知到了对岸已是冬天,冰封河面,连落叶都找不到落脚之地了。至此,才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且是一位友人的送别。

第二部分,写赠别时的情景。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自然环境:“凉飔自西来,行子亦返顾。”“凉飔”,清风,“行子”,步行之人。“凉飔”句,说明此时正是初秋天气,凉风习习,行人也回头四望,表现出一种依恋不舍的心情。“言有一束诗”两句,是说他想借诗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可以喻屮深”,用“可以喻屮深”四字概括前文,点明全诗主旨,是说自己要以这首诗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感情。末二句写友人离去的情景,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欲传流水去”,是说要把这首诗送到远方的朋友那里;“冰至在凌阴”,是说到了冬天,冰块将落满了阴暗的地方,也就是冬天的冰窖里。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广陵(今江苏扬州)司法参军期间,时值秋天。当时作者与一位名叫陈希烈的朋友同游广陵城南的古台。两人分手之际,诗人写了这首五言古诗,作为临别赠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