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东篱落照中,杖藜翘首数归鸿。
江横素练收残日,雨歇晴烟和晚风。
枫树着霜铺杂锦,菊丛经雨发新红。
几间茅屋青萝小,避俗幽居曲径通。
【注释】
乙:这里指代“乙酉”,即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虞八景,即唐代诗人张祜的《虞乡》诗中所描写的八种风景。其五指《虞乡》诗中的第五句:“江上数株枫树间”。
杖藜:拄着拐杖。翘首:抬头仰望。残日:残余的太阳。素练:白色的绢或绸。
杂锦:五彩织成的锦缎。晚风:傍晚的风。
霜、红:都是颜色。霜:白而冷;红:鲜艳。
茅屋:用茅草盖成的房子。青萝:绿色的藤蔓。曲径通:曲折的小路上可以通到深处。
【译文】
我悠然自得地在东边篱笆下漫步,夕阳西下时倚着拐杖仰头凝望南飞的大雁。江水宛如一条洁白的绢带收住了余晖,雨后初晴的微风轻拂着山间的雾气。枫树被霜打成了五彩斑斓的锦缎,菊花丛中经过雨水浇灌绽出了艳丽的花朵。几间茅屋被青藤缠绕住,幽静的居所弯曲的小径通向深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景象。诗人以“杖藜”、“落照”、“残日”等词语,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秋日黄昏图。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
首联写景,“杖藜翘首”点明时间是傍晚,诗人拄着拐杖站在篱笆下眺望远方。“烟墅”二字表明了地点是村落,“落照”一词写出了景象,夕阳渐渐落下,余晖洒满田野,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的纱衣。“杖藜”暗示作者已到了退休的年龄,而“翘首”则显示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颔联“横素练”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宽阔。“残日”一词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这两句通过“残日”与“江横”两个画面的结合,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颈联“枫树”与“菊花”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各自绽放着自己的美丽。“霜”字更是将这两种植物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突出了它们的坚韧不拔,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它们的清雅脱俗。
尾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他选择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建起了自己的茅屋,过着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远离尘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同时,小径通达之处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