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拂斜晖映碧溪,绿阴深处语黄鹂。
丝丝挽尽离人手,点点频沾燕子泥。
断岸柔条鞭去马,短亭春色锁长堤。
谁家少妇垂轻袖,舞罢楼头月向低。
乙虞八景诗 其二·水岸垂杨
乱拂斜晖映碧溪,绿阴深处语黄鹂。
丝丝挽尽离人手,点点频沾燕子泥。
断岸柔条鞭去马,短亭春色锁长堤。
谁家少妇垂轻袖,舞罢楼头月向低。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乱拂斜晖映碧溪:描述水面上波光粼粼、阳光斑驳的景象。斜晖暗示着夕阳的余光,给人以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感。
2. 绿阴深处语黄鹂:描绘了在绿树成荫的地方,黄鹂鸟在树枝间婉转歌唱。这里的“语”字传达出一种轻柔的呼唤和鸣叫,增添了诗意和生动性。
3. 丝丝挽尽离人手:形容柳枝随着风轻轻摇晃,好像在挽留即将离去的人。这里的“丝丝挽”形象地描绘了微风中柳枝摆动的样子,而“离手”则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4. 点点频沾燕子泥:燕子在筑巢时常常在泥上留下小点,此处用“点点频沾燕子泥”来比喻燕子的活泼和忙碌。
5. 断岸柔条鞭去马:描绘了岸边杨柳柔软的枝条像鞭子一样抽打马匹,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场景。
6. 短亭春色锁长堤:在短亭里,春天的色彩被封锁,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7. 谁家少妇垂轻袖:描绘了一位少妇在楼头轻展袖子,她的优雅和美丽成为了这幅画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8. 舞罢楼头月向低:描写了舞蹈结束后,月亮渐渐落下,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给人一种静谧和温馨的感觉。
译文注释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自然之中。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明代周愉的作品之一,因为明朝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这首诗可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美学价值。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美好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