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樊便可定中原,汉火如何不复然。
人道老瞒为汉贼,谁知汉贼是孙权。

取樊便可定中原,汉火如何不复然。
人道老瞒为汉贼,谁知汉贼是孙权。

诗句释义:

  1. 取樊便可定中原:“取樊”(指夺取襄阳)可以“定中原”,即平定中原地区,恢复汉族统治。
  2. 人道老瞒为汉贼:“老瞒”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这里指其被认为背叛了汉朝的正统,转而支持敌对势力。
  3. 谁知汉贼是孙权: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东吴孙权的讽刺,孙权同样被描绘成背叛者。

译文注释:

  • 《题关帝冢》是明朝诗人辛全所作的作品。
  • 洛阳关羽之墓、祠所在地称关林,又名关陵、关帝冢,在洛阳城南7公里。
  • 相传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孙权所杀,孙权为了移祸,将头献于曹操,曹操则为了表示对关羽的崇敬,将头礼葬于此。
  • “取樊便可定中原”意指夺取襄阳即可平定中原。
  • “人道老瞒为汉贼”是指人们通常把曹操视为背叛汉室的叛徒。
  • “谁知汉贼是孙权”表达了辛全对于孙权同样是背叛者的看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关羽和两位权术家曹操与孙权的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争斗、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辛全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诗中的“汉贼”一词,不仅指代历史上的人物,也隐喻了那些背信弃义、谋取私利的行为。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题关帝冢》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批判态度,是研究明代诗歌及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