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川有孝子,三载泣寒茨。
夫岂矜姱节,象贤实在斯。
深松五六里,鬼爱人讵知。
强床风屡折,陶穴荒不治。
皤皤巳黄发,孺子啼何悲。
我闻古人事,猛兽不杞枝。
猗欤李氏子,将无今许孜。
秉懿人所同,谁不嗟叹之。
遗俗俗乃贵,逃名名更追。
大夫重风义,编出扬声诗。

赠李孝子

广川有孝子,三载泣寒茨。

夫岂矜姱节,象贤实在斯。

深松五六里,鬼爱人讵知。

强床风屡折,陶穴荒不治。

皤皤巳黄发,孺子啼何悲。

我闻古人事,猛兽不杞枝。

猗欤李氏子,将无今许孜。

秉懿人所同,谁不嗟叹之。

遗俗俗乃贵,逃名名更追。

大夫重风义,编出扬声诗。

【注释】

  1. 广川:地名,指李孝子居住的地方。2. 泣:哭。3. 夫岂:难道。4. 矜姱节:自夸自己的节操。5. 象贤:效法贤人。6. 深松:高大的松树。7. 鬼:指阴间鬼怪。8. 讵(jù):怎么。9. 陶穴:用土坯砌成的洞穴。10. 皤(pó)皤:头发花白的样子。
    1.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2.译文:《广川有个孝子,三年来一直哭泣在寒冷的土地上。难道他自夸自己的节操,实际上他效法的是贤人?深山里有五六棵高大的松树,那些阴间的鬼怪怎么会知道?强风吹不断他的床,土坯穴里的荒草无人去清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已经老了,孩子却为什么还这么悲伤?我听说古人的事,猛兽不会咬到那些杞柳树枝上的人。啊呀!这位李家的子弟,难道没有今天这样的人吗?他秉持的美德是众人所共有的,谁能不为他感到惋惜和赞叹呢?抛弃世俗的人被看重,追求名利的人反而被追赶。大夫们注重讲求道义,因此他们的诗歌被传颂着。
    赏析:
    此诗以“赠”为题,是一首咏史怀人的五言古诗,主要表达了对一个孝子深深的赞美之情。全诗通过李孝子的故事,揭示了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
    第一句“广川有孝子,三载泣寒茨”,诗人首先提到了广川这个地方,并指出这里有一个孝子。这个孝子因为孝顺父母,所以三年来一直在寒冷的土地上哭泣。这里的“寒茨”指的是土地,而“三载泣”则暗示了这位孝子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痛。
    第二句“夫岂矜姱节,象贤实在斯”。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孝子的品质,他并没有因为自身的节操而感到骄傲,反而是为了效仿贤人,才如此坚持自己的做法。这里的“矜姱节”指的是自夸自己的节操,而“象贤”则是仿效贤人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位孝子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地步,是因为他有一颗高尚的心,他愿意为了父母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一切。
    第三句“深松五六里,鬼爱人讵知”。诗人接着描述了广川地区的自然环境,这里有五六棵高大的松树,它们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那些幽暗的角落中,又有谁会知道这些大树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那些被忽视的普通人所具备的潜在价值。
    第四句“强床风屡折,陶穴荒不治”。诗人又描绘了广川地区的生活场景,那里的人们虽然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但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们不怕风雨的侵袭,即使生活艰难困苦,也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风屡折”形容的是风吹不断的情况,而“陶穴荒不治”则暗示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虽然贫瘠,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存意志。
    第五句“皤皤巳黄发,孺子啼何悲”。诗人接着描述了那位孝子的年龄和他的痛苦。他已经白发苍苍,而孩子的哭声却显得如此凄切和悲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这位孝子对于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第六句“我闻古人事,猛兽不杞枝”。诗人引用了一个古代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即猛兽不会咬到那些杞柳树枝上的人。这个故事是用来比喻那些真正具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被邪恶势力所侵害的。这里的“猛兽不杞枝”形象地描绘了那些道德高尚之人所具备的坚毅品质和无畏精神。
    第七句“猗欤李氏子,将无今许孜”。诗人称赞了李氏家族中的一位年轻人,他拥有着美好的品德和才华。这里的“猗欤”是一个赞美词汇,用来表达对某人品行的肯定;而“李氏子”则指的是某位李姓的年轻人;“将无今许孜”则是在赞扬他的未来前途光明,如同那茂盛的树木一般茁壮成长。
    第八句“秉懿人所同,谁不嗟叹之”。诗人继续赞美李氏家族中的这位年轻人,他表示自己认为他的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因此得到了他人的一致认可和赞赏。这里的“秉懿”表示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所同”则是指大家一致认同的事情;最后一句“谁不嗟叹之”则是说大家都在感叹他的优秀表现,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
    第九句“遗俗俗乃贵,逃名名更追”。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在世俗的观念中追求卓越是一种值得尊敬的行为。这里的“遗俗”指的是超越世俗的眼光和标准;而“俗乃贵”则是指这种追求超越了常人的价值观念;最后的“逃名名更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誉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名声并不是建立在虚假和表面的基础之上的。
    第十句“大夫重风义,编出扬声诗”。诗人最后提到了那位年轻男子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这里的“大夫”指的是地位较高的官员;而“重风义”则是指重视道德和正义的观念;最后一句“编出扬声诗”则是说这位年轻人的行为被记录下来,并成为了流传广泛的诗歌作品。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人行为的认可和赞许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