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悍奴横鼠目,兵火中宵陷姑孰。
葛家小妇丁家姊,芙蓉娇面烟尘扑。
一女沉渊九女从,长河六月生悲风。
蛟鱼七日不敢食,鬼神默护精灵忠。
云涛拥起冰绡湿,骊珠无光野翁泣。
屋头高冢对青山,落日行人看碑石。
十女墓头千尺树,冷风撼叶敲窗户。
孤灯夜雨伴红颜,冻死不剪他家布。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是一首悼念战死之妻的诗。诗中通过叙述十名女兵在战斗中的英勇事迹,表现了她们对丈夫的忠贞、刚毅和勇敢。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沔阳悍奴横鼠目”,这是对当时形势的概括描述。“沔阳”,即今湖北省汉川县。这里指当地一个豪强之家,主人为一悍夫,其眼睛像老鼠一样凶恶。这一句既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方,又暗示了当地人民与官府的矛盾。
“兵火中宵陷姑孰”,这是对战斗经过的详细记述。“姑孰”,即今安徽省当涂县,当时为吴地重镇。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激烈的战斗之中,他们(指十名女兵)突然被敌人包围了,最终在一场激战后被敌军攻陷。这里的“姑孰”并非地名,而是用来形容战争的激烈程度。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她们的英勇表现。“葛家小妇丁家姊,芙蓉娇面烟尘扑”。这句诗中的“葛家小妇”和“丁家姊”分别指的是两位年轻女子,她们都是来自葛家或丁家的女子,但具体身份不详。她们的面容如荷花般娇嫩,但在战场上却遭受了烟尘的侵袭。这里的“芙蓉娇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她们的美丽外貌,而“烟尘扑”则传达了战场环境的恶劣和她们所承受的痛苦。
第三句进一步描述了她们的英勇行为。“一女沉渊九女从,长河六月生悲风”。这里的“一女沉渊”是指其中一位女兵不幸阵亡,而其他九位女兵则继续坚持战斗。她们不畏艰险,如同一条长河中逆流而上的大船,虽然河水冰冷刺骨,但却孕育着生机和希望。这里的“悲风”既形容了战场的凄凉气氛,也暗喻了她们面对死亡的勇气和决心。
第四句则是对她们的赞美。“蛟鱼七日不敢食,鬼神默护精灵忠”。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中蛟龙不食人间烟火的典故,以表达对这些女兵英勇行为的赞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这些女兵忠诚于爱情、忠于国家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接下来的五句是对她们牺牲后的哀思。“云涛拥起冰绡湿,骊珠无光野翁泣”。这句诗中的“云涛拥起”形容战场形势的紧张和混乱,而“冰绡”则是古代一种精美的丝绸面料,这里用来比喻女兵们英勇无畏的品质。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这些美丽的丝绸已经变得潮湿不堪,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而“骊珠无光”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损失。最后,“野翁泣”则表达了诗人对女兵们的哀悼之情。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离别的感慨。“屋头高冢对青山,落日行人看碑石”。这里的“屋头高冢”指的是一座位于山上的坟墓,而“青山”则是指周围环绕的山峦。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女兵们安息之地的环境,也暗示了她们生前的英勇和不幸遭遇。最后一句“落日行人看碑石”则描绘了诗人站在山脚下,眺望山顶上那座墓碑的场景。这里的“行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指那些前来凭吊的女兵们的亲人和朋友。他们看到这座墓碑,不禁回想起女兵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十名女兵的形象,并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女兵的怀念和敬意。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首先,它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对十个字的描写来展现女兵们的英勇事迹。其次,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此外,它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景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