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飞锡此为家,无价烟霞不用赊。
伏虎峰高临海月,诵经楼迥接天花。
一林腻雨僧收笋,两腋清风客试茶。
欲着孤亭添胜槩,先开萝径绕松斜。
常思岭次韵
前人飞锡此为家,无价烟霞不用赊。
伏虎峰高临海月,诵经楼迥接天花。
一林腻雨僧收笋,两腋清风客试茶。
欲着孤亭添胜槩,先开萝径绕松斜。
注释:1. 前人:指历史上那些高僧大德曾在此修行。 2. 飞锡:指僧人乘坐的锡杖飞行,表示修行者超脱凡尘。3. 家:此处指修行者的家园或寺院。4. 赊:借。5. 伏虎峰:指山峰险峻,如猛虎伏卧。6. 海月:指月光如水,映照在海面上。7. 诵经楼:指僧人诵经的地方。8. 腻雨:指雨水连绵,如丝般细腻。9. 僧收笋:形容山林中僧人采摘笋子的场景。10. 两腋清风客试茶:形容客人在山中品尝清茶,感受自然之美。11. 孤亭:指独立的亭子。12. 萝径:指小径两旁长满了青萝(一种植物)。13. 松斜:形容松树倾斜的姿态。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修行环境的作品,通过描述山、水、林、石等自然景观以及僧人的生活和修行活动,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诗人以“前人飞锡此为家”开头,表达了对古人修行环境的怀念之情;接着以“伏虎峰高临海月”和“诵经楼迥接天花”来赞美山峰和建筑的壮丽与高洁;“一林腻雨僧收笋”则描绘了山林中僧人劳作的情景;最后两句“欲着孤亭添胜槩”和“先开萝径绕松斜”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宁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