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长松倒影低,寺门残日响回溪。
老身意想如曾到,八月虞山拂水西。
【题黄大痴横幅山水】
绝壁长松倒影低,寺门残日响回溪。
老身意想如曾到,八月虞山拂水西。
注释:
绝壁:陡峭的山崖。长松:高高的松树。倒影:在水面上的影像。低:低矮。寺门:寺庙的门。残日:落日。响回溪:流水的声音。老身:我年迈的身躯。意想:想象、思索。如曾到:好像曾经到过。八月:农历八月,秋季。虞山:今江苏常熟县西南的虞山,有虞山寺,是佛教圣地之一。拂水西:在水边轻轻飘动。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游览了虞山后,为黄公望(号大痴)的山水画而作的题咏之作。全诗以“绝壁”开篇,用“寺门残日”收尾,中间四句则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黄公望山水画的喜爱之情。
首联“绝壁长松倒影低,寺门残日响回溪”,描绘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高高的绝壁上,看到下面有一片长满松树的山坡,阳光洒下来,形成了一片低矮的影子。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回荡在清清的小溪里。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颔联“老身意想如曾到,八月虞山拂水西”,则是诗人对黄公望山水画的感受。他想象自己年轻时就曾经来到虞山这个地方,欣赏过那里的美景。现在他又来到这里,看到了黄公望的山水画,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黄公望山水画的赞美之情。
颈联“八月虞山拂水西,老身意想如曾到”,则是诗人对黄公望山水画的具体描写。他看到黄公望的山水画中,虞山的美景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存在于他的眼前。这里的“拂水西”指的是虞山的美景在夕阳下被映照得如同水流般轻柔美丽。
尾联“八月虞山拂水西,老身意想如曾到”,则是诗人对黄公望山水画的评价。他认为黄公望的山水画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现,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画家当年创作时的情感和心境。这里的“如曾到”表示诗人对黄公望山水画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