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初听采菱歌,送子还乡意若何。
碧树霜前红叶少,青山雨后白云多。
共怜杖屦游桑梓,仍羡衣裳制芰荷。
簪笔自惭无所补,空令华发叹蹉跎。
注释:
渡头初听采菱歌,送子还乡意若何。
渡口初听到的是采菱人的歌谣,你将要离开家乡回家去,心里会想什么呀?
碧树霜前红叶少,青山雨后白云多。
清晨霜降时树木上的叶子是碧绿的,经过雨水洗礼后的青山上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
共怜杖屦游桑梓,仍羡衣裳制芰荷。
我们一同欣赏着那些穿着蓑衣、戴着草笠的人在田野中劳作,羡慕着他们的衣服是用荷叶制作的。
簪笔自惭无所补,空令华发叹蹉跎。
我拿着笔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只能徒然地叹息自己年华已逝。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送别挚友徐子信归吴的情景和感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会。全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两句写离别之情。“渡头初听采菱歌”,是说刚刚抵达渡口就听到了采莲姑娘的歌声,这歌声是多么悠扬动听啊!可是,“送子还乡意若何?”诗人不禁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惆怅。为什么呢?因为“渡头”与“还乡”两个词,都包含着“离别”的意思。一个“初”字,更增添了几分离愁别绪。
颔联两句写送别的场景。“碧树霜前红叶少,青山雨后白云多。”这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霜打过的树叶,虽然已经失去了鲜艳的颜色,但它依然挺拔;而那山间的白云,却似乎更加纯净、更加洁白。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友人的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
颈联两句写诗人对朋友的祝愿。“共怜杖屦游桑梓,仍羡衣裳制芰荷。”这句的意思是,我们都希望像那个穿蓑衣戴斗笠的老农一样,在田间劳作;都希望像那些制作荷叶衣服的人们一样,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诗人用“共怜”、“仍羡”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尾联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簪笔自惭无所补,空令华发叹蹉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拿着笔却又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只能徒然地叹息自己年华已逝。诗人用“华发”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落。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