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隔断水西东,行尽溪桥有路通。
岩树今朝全绿遍,夜来曾起落花风。
【释义】:
人家被隔断了水西东,走到溪桥尽头有路通。
岩树今天全部绿叶茂盛,夜来曾因落花起风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首句“人家隔断水西东”写出了山水的阻隔,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次句“行尽溪桥有路通”,则表现出诗人在山水中穿行的情景。第三句“岩树今朝全绿遍”描绘出了一幅山景图画,第四句“夜来曾起落花风”则是写山景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富有情趣。
人家隔断水西东,行尽溪桥有路通。
岩树今朝全绿遍,夜来曾起落花风。
【释义】:
人家被隔断了水西东,走到溪桥尽头有路通。
岩树今天全部绿叶茂盛,夜来曾因落花起风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首句“人家隔断水西东”写出了山水的阻隔,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次句“行尽溪桥有路通”,则表现出诗人在山水中穿行的情景。第三句“岩树今朝全绿遍”描绘出了一幅山景图画,第四句“夜来曾起落花风”则是写山景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富有情趣。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我本渔樵山水客,半生放浪狂踪迹。」 - 注释:我本是渔人和樵夫,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我的大半生都在放荡不羁中度过,足迹遍布各地,追寻自由。 - 赏析:诗人通过自比为渔樵和隐士,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描述了自己漂泊无定、随性而为的生活状态。 2. 「十年朝谒明光宫,回首洞庭云雾隔。」 - 注释:我在十年间多次前往朝拜明光宫,但每次离开后,总感觉洞庭云雾缭绕
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第一句“四明开郡溟涛中”,四明是一个地名,这里指宁波。溟涛是指大海,暗指宁波在海上,与欧、越相交通。 第二句“更唐历宋生息异,民物实与诸华同”,这里提到了历史上的唐朝和宋朝,这两个朝代在宁波都留下了很多痕迹。同时,宁波的人民和其他地区的人们一样,都有着共同的文化和传统。 第三句“南渡故族多依止,文献往往存流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李龙眠的山居图。 第一句“群山苍翠开云屏”描述了群山的苍翠景色,仿佛是打开了一道美丽的屏风。接着,第二句“中有飞瀑悬青冥”描绘了山中的瀑布,它悬挂在青冥之间,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然后,第三句“绿阴深锁白日静”描绘了绿树成荫的山中景象,阳光被树木遮挡,使得白日变得静谧。接下来的第四句“千岩万壑花娉婷”描绘了山中的岩石和峡谷中盛开的花朵,它们似乎在舞蹈,姿态优美。
诗句解析: 1. 商贾行:这是诗的标题,暗示了诗歌的主题。 2. 扬州桥南有贾客,船中居处无家宅:描述了在扬州桥南边的商贾们,居住在船上,没有固定的住所。 3. 生涯常在风波间,名姓不登乡吏籍:他们的生涯总是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他们的姓名可能没有被记录在当地的官吏档案中。 4. 前年射利向蛮方,往平行贩越海洋:他们前年为了追求利益,前往南方的蛮夷之地进行贸易。 5. 归来戴货不知数
【注释】 宝塔:佛塔。彩翠焕发花间廊:色彩斑斓,光彩照人。龙驾:指皇帝的车驾。咫尺:非常接近。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圣情欢:皇帝的喜悦之情。长日从容:悠闲自在。湛然止水:清澈如镜的水面。澄灵台:使心志清净如明镜。红莲不染秋江埃:红色的莲花不受秋天江面的尘埃污染。鸾腾凤舞:形容皇帝的仪态威武,像鸾鸟飞翔和凤凰起舞一样。煌煌日月:光辉灿烂。中天开:在天空中明亮照耀。揭之丈室:放在高台上。龙光绕
【注释】 胡君:指胡秀才。家住淮河上:胡秀才家住在淮河之滨。力学养亲:努力学习以养父母。无外尚:没有追求名利之心。挺然自是不凡材:很有才能,不同凡响。选进岩廊待良匠:被选拔进入朝廷的高级官府中等待良才来任用。俄从俊秀趋邑庠:不久就进入当地的学府。旋登胄监朝明光:很快升任太学的教官。璞中良玉发温润:比喻人才如同美玉藏在未发掘的璞石中。匣底宝剑开锋芒:比喻人才如宝剑一样,一旦发现其价值就会光芒四射
诗句释义 1 襄阳城上降旗举,回首烽烟昏鄂渚。 描述襄阳城上投降的旗帜被升起,回望时烽火映照的烟雾使得鄂渚显得模糊不清。 2. 忠臣不独李洺州,节义更有巴陵女。 表明忠诚的人并不只有李洺州,而巴陵女子也展现了高尚的节义。 3. 巴陵女子魏公孙,结发归向□□门。 提到魏公孙(可能是巴陵女子的名字或别称),她与某人结下婚约后,便离开家乡前往未知的地方。 4. 南来故族多衰替,唯有安阳家范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端阳应制》。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1. 九重阊阖开黄道,香雨清尘润瑶草。 - “九重”指皇宫,表示皇帝居住的地方。“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用来代表皇帝居住的地方。“黄道”指的是日、月所在的星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乘坐着銮舆,游览到了凤凰城南面,那里的锦绣山河胜过了蓬岛(蓬莱)。 2. 銮舆游幸凤城南,锦绣江山胜蓬岛。 - “銮舆”是皇帝的车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逢故人夜话 我与故人在夜晚交谈,共度时光。 结发未有□,托交尽才雄。 我们年轻时就已相识,彼此才华横溢。 与君同戏赋,曾谒兰台宫。 我们一起创作诗词,也曾游览过宏伟的兰台宫殿。 满堂总是青云客,一时声闻凌烟虹。 我们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才俊,名声传遍四海。 宁知失志沦江海,岁月无情不相待。 但世事无常,谁能预料到自己的志向会沉沦于江河海洋之中呢?岁月流转,无情地不等人。
再奉和御制诗 天开图画烟霞间,仰瞻阊阖虎豹关。 如来法王驻幢节,大启胜会同灵山。 黄旗紫盖茏葱起,龙盘虎踞临江水。 花城近接凤城东,金殿红楼碧霄里。 宝花座上辩悬河,法海晴翻百丈波。 八极神王来拱护,九天星斗共森罗。 敷扬至理开冥昧,阴翊皇纲转昭代。 信知随处即真如,大道本来无定在。 世人惟识色非空,未解根源空色同。 烈火自在清水底,轻尘忽染宝光中。 遂将事物论成毁,昧却无中有真体。
【注释】 题扇别顾伯行:顾伯行送给我一幅扇面,上面题着这首诗。相忆知何处,遥指蓬山十二楼:我明天要离开他,不知道在何方相忆,只好遥指他的蓬莱仙岛。 【赏析】 这是一首别情词。词中写离人对友人的深情,写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真挚情谊。上片“我别家乡七月秋,相逢故旧更迟留。”首句“我别家乡”即表明自己与故乡的离别,次句“七月秋”点明时令,“相逢故旧”“迟留”
渊明把菊图 陶渊明爱菊之情深挚,菊花象征不慕名利高洁志向 1. 渊明与菊之缘 - 渊明对菊花情感 - 菊在诗中象征意义 - 菊与渊明人格魅力关联 2. 渊明菊画鉴赏 - 明代菊花绘画发展 - 四爱图中菊元素表现 - 画家笔下菊意象传承 3. 菊与陶渊明精神追求 - 菊代表傲骨精神品质 - 菊体现隐逸生活理想 - 菊成为历代文人颂扬对象 4. 渊明菊图赏析 - 周臣赏菊图 - 唐寅东篱赏菊图 -
注释: - 题华东湖画:这是一首题在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区)的东湖边的画上的诗。 - 白发东湖一老仙:诗人以“白发”形容自己,以“东湖一老仙”形容自己与东湖之间的密切关系。这里的“老仙”指的是仙人或隐士。 - 已乘黄鹤上云烟:诗人用《黄鹤楼》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隐居之意,黄鹤楼是传说中的仙人所乘之鹤,所以这里表示诗人已经像黄鹤一样飞升到云烟之上。 - 至今遗墨留人世: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流传后世
诗句原文: 一别溪头旧钓槎,十年频看凤城花。 天恩赐告归来日,不识松萝是我家。 注释解释: - 文徵明(1390年—1472年),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字征仲,号停云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他的诗书画皆精,尤以山水画闻名后世。 - “一别溪头旧钓槎”:指作者离开故乡后,曾在溪边搭了一个小木筏,用竹竿作为钓钩和船桨,在溪水中垂钓的情景。这里的“旧钓槎”指的是过去使用过的钓鱼工具或地点。 -
诗名:《题画三首 其三》 暖雨初收雾尚昏,绿杨深坞杏花村。山中少有凡人到,满地春阴不掩门。 注释:在温暖的春雨刚刚停歇后,大雾仍然笼罩着大地,朦胧而昏暗。在郁郁葱葱的杨树环绕的山谷里,隐藏着一个宁静美丽的杏花村。山上很少有人到达,只有春天的阴霾覆盖着整个村庄,但这些都无损于村庄的美丽和宁静。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雨涤铅粉节 香露淋漓湿未乾,迎风翠袖不胜寒。劝君莫取青青节,留待丹山五色鸾。 翻译: 雨水洗涤过竹子,它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露水让竹叶变得湿润,但还没有完全干燥,迎着微风的翠绿袖子显得格外寒冷。我劝你不要采摘这些青涩的竹节,等到秋天再采摘丹山的五彩鸾凤吧。 注释: 1. 雨涤铅粉节:"铅粉"可能指的是竹叶上的露水或者是竹叶本身的颜色,因为"铅"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述颜色或质地,如铅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