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雪洗香尘陌,柳淡官桥春一色。
家家对月赏元宵,火树鳌山高百尺。
九街箫鼓沸春声,灯下女郎连袂行。
唱尽开元太平曲,月轮已过西楼楹。

【注释】

1.梅花雪洗香尘陌:梅花像雪花一样洁白,洗去了路上的灰尘。

2.柳淡官桥春一色:柳条淡绿,官桥旁春天景色如画,一色。

3.家家对月赏元宵:家家户户都对着月亮赏灯看花火,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4.火树鳌山高百尺:火树和鳌山都高达百尺,形容元宵节的花灯和灯楼高大壮丽。

5.九街箫鼓沸春声:九街上箫笛之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6.灯下女郎连袂行:灯下,姑娘们手拉手,欢快地走着。

7.唱尽开元太平曲:唱的是开元年间和平繁荣的曲子。

8.月轮已过西楼楹:月亮已经越过了西楼的檐口,指元宵节已过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繁华景象和人们欢庆活动的小诗。全诗以“元宵踏歌”为题,描绘了节日里的喜庆场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首句“梅花雪洗香尘陌”,用梅花比喻雪花,形象生动。雪洗香尘陌,暗示着节日前的清洁与宁静,也预示着节日的到来。

第二句“柳淡官桥春一色”,描绘出官桥边春天景色如画,柳条淡绿,春色盎然。这里的“官桥”可能是指古时的桥梁,而“柳淡”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第三句“家家对月赏元宵”,描绘了人们在元宵节夜晚赏月、赏灯的情景。家家户户都在一起欣赏着美丽的烟花和花灯,场面热闹非凡。

第四句“火树鳌山高百尺”,形容元宵节的花灯和灯楼高大壮丽,如同火树和鳌山一般,令人惊叹不已。这里的“火树”和“鳌山”都是元宵节的特色元素,象征着节日的欢乐和繁华。

第五句“九街箫鼓沸春声”,描绘了九街上箫笛之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箫鼓”代表着音乐和舞蹈,是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六句“灯下女郎连袂行”,描绘了在灯光下,姑娘们手拉手,欢快地走着的场景。这里的“灯下”意味着夜晚,而“女郎”则代表了女性,她们在节日中尽情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最后一句“唱尽开元太平曲”,表达了人们在元宵节期间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开元年间的和平繁荣。这里的“开元”指的是唐玄宗时期,而“太平曲”则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节日中的美景、人们的欢庆活动以及盛世的氛围,展现了元宵节的喜庆和热闹。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