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溪上思悠悠,斜日门前一系舟。
水若有情随我去,山虽无语为君留。
梅花红褪墙头雪,麦叶青回垄上秋。
一曲沧浪人去远,平湖万顷接天流。
【注释】
越来溪:浙江的一条河流,流经绍兴县,故称。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断。师邵:作者的朋友。邵伯温,字子微,江西人氏,元丰二年(1079)进士,任台州通判,后调知湖州,因事被贬至黄州。陈师道:作者的朋友,号后山居士,山东聊城人,与作者同举进士。二首:这是第二首,第一首已在前面说过。
越来溪上思悠悠,斜日门前一系舟。
越来溪边我思念的心情是那样悠长。斜阳映照下,我坐在门前的小船上系着我的行舟。
水若有情随我去,山虽无语为君留。
假如水是有感情的,那么它会跟着我一起远去;山虽然不说话,但会默默为我留下。
梅花红褪墙头雪,麦叶青回垄上秋。
墙角梅花凋残,满地飘落的雪花;垄上麦苗返青,一片丰收的景象。
一曲沧浪人去远,平湖万顷接天流。
我离去时只有一曲《沧浪歌》,随着我远去的人已经看不到了;广阔的湖泊万顷相连,一直连到天地之间。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诗人在黄州期间。当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住在东门外芝秀堂。此为其二,前诗为第一首。
“越来溪上思悠悠”,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越来溪,即浙江,流经绍兴县。《舆地志》云:“浙右之水惟会稽、永兴及临安大江三派最巨。”而绍兴属大江流域的一部分,所以诗人说这里“越来溪”。绍兴在浙江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缘,北濒钱塘江口。
诗人站在门前的小船里系着一只小船,望着流水滔滔的越来溪,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处境。他怀念友人,想到友人被贬,心中无限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水若有情随我去,山虽无语为君留”两句,写诗人离开家乡的心情。
“水若有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水对人的依恋之情。“山虽无语”则以自然景物作陪衬,突出了水的依恋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梅花红褪墙头雪,麦叶青回垄上秋”,描写了故乡的景色。
墙角的梅花已经红褪了,屋檐下的积雪融化了,而田间的麦苗又回到了秋天的状态。这几句诗写得很有层次感,先是梅花红褪,然后又是麦叶青回,最后是垄上的秋意盎然。这种由外及内的描写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乡的美景。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曲沧浪人去远,平湖万顷接天流”两句,写诗人离去时的心情。
“一曲沧浪”,指的是《沧浪歌》,一首流传甚广的歌谣。“平湖万顷”,则是指广阔的湖泊。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在离开的时候唱着《沧浪歌》,而我的离去已经很远了;广阔无比的湖泊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平展的大海,它一直延伸到天际。这种写法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又给人以宽广的感受。
【译文】
越来溪边我思念的心情是那样悠长。斜阳映照下,我坐在门前的小船上系着我的行舟。
如果水是有感情的,那么它会跟着我一起远去;山虽然不说话,但会默默为我留下。
墙角梅花凋残,满地飘落的雪花;垄上麦苗返青,一片丰收的景象。
我离去时只有一曲《沧浪歌》,随着我远去的人已经看不到了;广阔的湖泊万顷相连,一直连到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