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山阳听笛时,状元门第旧弓箕。
凤池乍长丹山羽,瑶圃俄摧玉树枝。
载酒常时过问字,趋庭此日罢闻诗。
悠悠真宰如何意,谁与乘槎一问之。

王鏊的《挽施仁德》是一首表达对友人逝去之哀痛与缅怀之情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 又是山阳听笛时,状元门第旧弓箕。凤池乍长丹山羽,瑶圃俄摧玉树枝。载酒常时过问字,趋庭此日罢闻诗。悠悠真宰如何意,谁与乘槎一问之…

  • 译文注释:

  • “又是山阳听笛时”:指再次在山阳聆听笛声。此处山阳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而“听笛时”则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

  • “状元门第旧弓箕”:指曾经是状元门第(指某人曾考中状元)的家族。这里的“弓箕”可能是对姓氏或家族的巧妙描述。

  • “凤池乍长丹山羽”:形容某人突然获得了高位(如凤凰池中)。这里用“丹山”(即传说中的仙山)来比喻某人的高升。

  • “瑶圃俄摧玉树枝”:形容美丽的园林突然遭到破坏(如被摧毁)。这里的“玉树枝”可能是对某物的比喻或象征。

  • “载酒常时过问字”:意为常常携带美酒去拜访朋友,询问学业或事业问题。这里的“过问字”可能指的是关心或支持某人的事业或学业。

  • “趋庭此日罢闻诗”:意味着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如生日或其他节日)停止学习诗歌。这里的“趋庭”可能表示向长辈学习或接受教导。

  • “悠悠真宰如何意”:表达了对于人生真谛或某种哲理的思考。这里的“真宰”可能是对某种高远、神秘力量的象征。

  • “谁与乘槎一问之”:表示询问有谁能一同乘着槎船(一种古代的航海工具)前往未知的地方。这里的“乘槎”可能表示探险或寻求真理。

这首《挽施仁德》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还通过对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