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东西双玉峙,物外地脉相勾连。
雨后人耕陇上陌,月明犬吠洞中天。
红蒸远岫上朝日,暝入孤村生暮烟。
渔郎再到忽迷路,错比桃源道是仙。
《胡太守再次前韵复荅之其二》是明代诗人王鏊的一首古诗,全诗如下:
洞庭东西双玉峙,
物外地脉相勾连。
雨后人耕陇上陌,
月明犬吠洞中天。
红蒸远岫上朝日,
暝入孤村生暮烟。
渔郎再到忽迷路,
错比桃源道是仙。
注释
- 洞庭东西双玉峙:洞庭湖在古代被比喻为两块美丽的玉石,东西对峙。
- 物外地脉相勾连:指洞庭湖的地理特征与其他地区的山脉相互连接。
- 雨后人耕陇上陌:在雨水过后,人们在田埂上耕作。
- 月明犬吠洞中天:夜晚,月光明亮,犬在洞穴里吠叫。
- 红蒸远岫上朝日:早晨,远山被红色的朝霞覆盖。
- 暝入孤村生暮烟:傍晚时分,孤村被暮色笼罩,升起了炊烟。
- 渔郎再到忽迷路:渔夫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却突然迷失方向。
- 错比桃源道是仙:这里的环境让人误以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但实际上只是误入了仙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观和渔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渔夫的生活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