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生扰扰咸归尽,尽处还延世尽惊。
挥环且非羊叔子,折矢乃若徐佐卿。
庭畔枯株有由蘖,云间晦月哉生明。
相知相见莫相讶,昔时子政今更生。

这首诗出自《杂诗三首》,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的作品。全诗共三段,每段四句,分别描绘了人生、世态、友情等主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段:“万生扰扰咸归尽,尽处还延世尽惊。”
注释:世界上所有生命都在纷扰中归于尘土,当一切都结束时,人们会感到震惊和不安。
赏析:这一段落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他通过“万生扰扰”形容世间万象,而“咸归尽”则表达了一切生命的终结。在这里,嵇康用“还延世尽惊”来形容人们对生死、世事无常的认识和感受,展现了他的深沉思考和哲理性。

第二段:“挥环且非羊叔子,折矢乃若徐佐卿。”
注释:挥舞铁环的并不是羊叔子,而折断箭的是徐佐卿。
赏析:这一段落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看法。这里引用了东汉末年的两位历史人物:羊角哀(羊叔子)和徐庶(徐佐卿),他们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嵇康在这里借古喻今,暗示自己的行为并非出于名利,而是出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同时,他用“挥环”和“折矢”两个动作形象地展示了自己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

第三段:“庭畔枯株有由蘖,云间晦月哉生明。”
注释:庭院旁枯萎的树桩上长出了新的嫩芽,天空中的云朵遮住了月亮却让星光更加明亮。
赏析:这一段落以自然界的变化为比喻,表达了人生的重生和希望。嵇康通过对枯枝复生和云遮月明的景象的描述,传达出无论遭遇多大的困境,只要有希望,就有生机勃勃的一天。这里的“庭畔枯株”象征着困境与挫折,而“云间晦月”则寓意着黑暗中的一线光明,象征着希望和重生的力量。这种对比使得诗句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第四段:“相知相见莫相讶,昔时子政今更生。”
注释:我们之间的相识相知无需感到惊讶,因为昔日的我如今又重生了。
赏析:最后一段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自我重生和重新获得新生的感慨。他提到“相知相见莫相讶”,意味着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不必感到惊讶,因为每个人都有重生的时刻。这里的“子政”指的是汉代的政治家张良,而“今更生”则是指嵇康本人。通过这句话,嵇康表达了对自己重生的自豪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嵇康独特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