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桥下水,送我到苏州。
君心与之同,淊淊日夜东南流。
千山万山隔不断,天南天北长悠悠。
燕南车尘高十丈,回首湖山几兴望。
枫桥忽听寒山钟,却望燕南在天上。
白玉堂,黄金阙,君在京华我吴越。
雁飞木落洞庭波,鸡鸣海色长安月。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大通桥下水到苏州的旅程,并表达了他对刘景元和谢于乔两位同僚的思念之情。
第1-2句:
“自都下还吴寄翰林刘景元谢于乔二同年” - 从京城返回到江南,将诗寄给翰林院的刘景元和谢于乔两位同年好友。
- 注释: “都下”是北京的古称;”自都下还吴”表示从首都返回江南。
第3-5句:
“大通桥下水,送我到苏州。君心与之同,淊淊日夜东南流。千山万山隔不断,天南天北长悠悠。”
- 注释: “大通桥”是一座桥梁的名称;”送我到苏州”意味着从桥上开始旅程。”君心与之同”表明与友人心意相通;”淊淊”形容水流声;”千山万山”象征旅途中遇到的重重障碍;”天南天北长悠悠”则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和挂念。
第6-7句:
“燕南车尘高十丈,回首湖山几兴望。枫桥忽听寒山钟,却望燕南在天上。”
- 注释: “燕南车尘”指的是从京城到江南的长途旅行;”回首湖山几兴望”表达了在旅途中对家乡美景的思念;”枫桥忽听寒山钟”描绘了听到远处寺庙钟声时的惊喜;”却望燕南在天上”则表达了一种遥望故土的浪漫情怀。
第8-9句:
“白玉堂,黄金阙,君在京华我吴越。雁飞木落洞庭波,鸡鸣海色长安月。”
- 注释: “白玉堂”和”黄金阙”分别代表朝廷和地方的最高行政建筑;”君在京华我吴越”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分别身处京城和江南的感叹;”雁飞木落洞庭波”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色;”鸡鸣海色长安月”则以夜晚的场景结束,呼应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从京城到江南的旅行以及途中与友人的通信,传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意象,如大通桥、千山万山、燕南车尘等,既营造了一种旅途的氛围,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整体而言,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