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老子言,骤雨不终日。
天道信有常,如何亦难必。
方春常苦雨,入夏势转疾。
滂沱每彻晨,滴沥又连夕。
幸尔暂开明,俄然复奔轶。
田畴浩汤汤,浸与太湖一。
吁嗟生民居,化作鼋鼍窟。
旦夕不自谋,卒岁岂遑恤。
岁行况在午,月宿乃离毕。
挽日当谁能,补天恨无术。
安得万里风,吹使雨脚绝。
青天净无云,红轮皎然出。
【注释】
骤雨不终日:骤雨,急雨。不终,不停。
天道信有常,如何亦难必:天道,自然规律。信,相信;有常,有规律;亦,也;难必,难以预料。
方春:正午时,中午。
入夏:入秋时。
滂沱:大雨滂沱。
滴沥:小雨淅沥。
幸尔:幸好。暂开明:暂时放晴。
卒岁:一年。
月宿乃离毕:月亮运行到离(心宿)和毕(壁宿)的时候。
挽日:指太阳。当,应当。
安得:哪里能。万里风:万里之遥的大风。
补天:补天的缺陷。恨无术:遗憾没有方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苦雨中所作,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疾苦生活,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诗共八句,每四句为一组,每组第一、二句对仗工整,第三、四句韵脚相同,形式上整齐划一。
首联两句说:我听说老子说过这样的话,“急风暴雨不会持续一天。”可是天理自有其常数,即使如此也很难预测。这是诗人从天气变化无常这一自然现象联想到人生世事的变幻莫测。
颔联两句说:正当春天,我们经常遇到暴雨;进入夏天以后,暴雨来得就更加猛烈了。这两句进一步说明,无论是在什么季节里,都不可能摆脱暴雨的侵袭。这是诗人对农民长期遭受自然灾害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颈联两句说:幸运的是,偶尔还能见到阳光普照,雨势渐渐减弱,但是紧接着又是一场更为迅猛的暴雨袭来。这两句既写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也反映出农民对于风雨变化的无奈心情。
尾联两句说:农田被水淹没,浩浩荡荡,与太湖的水势不相上下,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啊!这里的“生民居”指的是百姓的家园和生活。这句诗通过描写农田被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的深深忧虑。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言:“人不能自谋生存,一年下来哪还有闲暇顾念其他呢?”这两句既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肯定和赞扬,又是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深刻揭示。
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大自然风雨变化的描绘,反映了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生活困境。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