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一气耳,谁强谁独衰。
弟齿齾更落,予发白且蓰。
朝来览明镜,鬅鬙乱如茨。
咄哉此二疾,自古谁能医。
太公口含两,张苍一无之。
年皆过百岁,天岂云独私。
人生真大梦,世事如奕棋。
社栎散乃寿,自全本支离。
兄弟幸在告,为乐当今兹。
湖山共追逐,杖藜未须支。
头童与齿豁,韩公浪云悲。
西山朝气爽,不妨拄空颐。
【注释】
秉之:指诗人自喻。齿落:指年老。有:有才华。且羡:羡慕。予齿之牢:我年纪大而牙齿坚固不松。
兄弟:指作者兄弟二人。气:指兄弟间的情义。一气:指兄弟情义的紧密和融洽。谁强谁独衰:谁比谁更显衰老。
弟齿齾:指弟弟年事高迈,牙齿不齐。更落:指更显衰老。发白:指头发变白。且:表肯定的语气词。蓰:古代长度单位,五倍。
朝来:早晨起来。览明镜:看镜子。鬛鬙:《诗·卫风·氓》“子无良媒,俾我矹矹。”毛传:“鬛鬙,乱也”。这里比喻鬓发凌乱。茨:草堆,形容多。咄哉:叹词,表示惊讶。二疾:指两兄弟同患疾病。自古:自古以来,从古到今。谁能医:谁能够医治。
《史记》载:张苍曾口含大铁椎治疗病痛,后因口含而失明。太公:指姜尚,姓吕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西周初年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地。口含两:传说中张苍口含大铁锥,后来双目失明。张苍: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字大家,蜀郡南郑人。一无之:指张苍一生没有发明过什么技术或理论,与太公望相比,相差甚远。
《史记·滑稽列传》:“燕王好微巧,卫人谓礜工为碨者……其巧固不如鯈釜楺。”鬛云悲:用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的“发鬙垂肩,目深而神劳”来形容。发鬙垂肩:形容头发稀疏下垂。韩公:指韩愈。浪云悲:韩愈自称“穷饿无聊”,故云“悲”。
西山:指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朝气爽:早晨的山色清朗,空气清新。拄空颐:拄着拐杖,仰望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借题咏齿落、白发、病痛等抒发人生感慨和忧愤的七言绝句。全诗通篇运用典故,借典抒情,以典写志,语言简炼精辟,意蕴丰富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咏怀诗。
第一首四句诗分别从年龄、兄弟情义、自身状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岁月、兄弟情义的看法。其中第四句“兄弟幸在告,为乐当今兹”,是说作者庆幸自己还在任职,能快乐地度过晚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精神。
第二首四句诗则通过描述作者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其中第六句“人生真大梦,世事如奕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认识;第七句“天岂云独私”,则是对天道公平的质疑。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天道的质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天道的怀疑。
第三首四句诗则通过描述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积极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其中第八句“湖山共追逐,杖藜未须支”,是说作者喜欢山水间的生活,喜欢与朋友一起出游,无需拄杖行走;第十句“头童与齿豁,韩公浪云悲”,是说虽然自己的头部已经斑白,但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向命运低头;最后两句“西山朝气爽,不妨拄空颐”,则是说作者喜欢清晨的山林景色,喜欢独自漫步在山林间,无需拄杖行走。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感慨、对时间的追问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咏怀诗,更是一首哲理诗,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