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梧曾手植,忽已逼苍穹。
清夜长闻雨,晴朝惯惹风。
旌幢惊对峙,琴瑟讶中空。
凤鸟何年至,吾生尚尔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庭梧七首》的第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庭梧曾手植,忽已逼苍穹。”
庭院里的梧桐树曾经是我亲手种下,现在它已经长到足够高,甚至逼近了天空。

“清夜长闻雨,晴朝惯惹风。”
在寂静的夜晚,我常常听到窗外的雨声,在晴朗的日子里,它总是喜欢被风吹动。

“旌幢惊对峙,琴瑟讶中空。”
当大旗和旗帜在风中摇曳时,它们会互相对峙,就像是在争夺什么似的;而琴瑟中的弦,一旦失去了中间的一根(琴弦),就会感到惊讶。

“凤鸟何年至,吾生尚尔逢。”
凤鸟何时才能出现?我不知道。而我,竟然在这个时刻遇到了这样的景致,真是不可思议。

译文:
庭前之梧桐曾为亲手所植,如今已高至苍穹。
静夜长听雨声,晴日则常感微风拂过。
大旗随风摇曳,仿佛要争个长短。
琴弦缺一根就感到异样,世间万物皆有定数。
凤鸟年年何处去,吾生有幸见此景。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庭院里梧桐树的景象,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慨。首句“庭梧曾手植,忽已逼苍穹”表达了对庭院中梧桐成长的高度感到意外,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这棵树的情感投入。接下来的“清夜长闻雨,晴朝惯惹风”则是通过描写梧桐在风雨中的不同状态来体现它的坚韧与生命力。第三、四句“旌幢惊对峙,琴瑟讶中空”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旗帜和琴瑟在风中的动态,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最后两句“凤鸟何年至,吾生尚尔逢”则引发了关于生命无常和自然更迭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展现了李白诗歌中的豪迈与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