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忽已凉,风叶何萧骚。
露坐不知久,月挂梧桐梢。
秋夜忽已凉,风叶何萧骚
露坐不知久,月挂梧桐梢
王鏊的《庭梧七首其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和自然之美。诗句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通过对诗中关键词语的解读,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诗句逐句释义
1. 秋夜忽已凉,风叶何萧骚
- “秋夜”指的是秋天的夜晚,“忽已凉”表达了天气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感受。这里的“凉”不仅仅是温度的降低,也象征着一种情感上的凉爽或内心的宁静。
- “风叶”则特指秋风中的树叶,“何萧骚”描绘了风声如何吹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给人一种遥远而又深邃的感觉。
- 整体上,这句诗通过描述秋天夜晚的凉爽天气和风吹树叶的声音,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之美。
2. 露坐不知久,月挂梧桐梢
- “露坐”表示坐在带有露水的地面上,“不知久”表明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可能由于周围环境的静谧而让人忘却时间的流逝。
- “月挂梧桐梢”则是描写夜晚的景象,月亮挂在高高的梧桐树上,月光洒下温暖的光芒,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诗意与神秘色彩。
- 整句诗通过描绘露水、月光以及静静坐着的时间感,传达了一种静谧、平和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体会和赞美。
注释
- 庭梧七首:这是一组名为《庭梧七首》的诗集,每篇作品通常包含七个短诗。
- 其四:在这里,“其四”指的是《庭梧七首》中的第四首。
- 秋夜:秋季的夜晚。
- 忽已凉:突然感觉凉爽。
- 风叶:风吹过的树叶。
- 何萧骚:非常萧瑟的样子。
- 露坐:坐在地上让身体接触到露水。
- 不知久: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
- 月挂:月亮悬挂在空中。
- 梢:树枝的顶端。
赏析
在《庭梧七首其四》中,王鏊运用简洁的语言捕捉了秋天夜晚的宁静氛围。通过“秋夜忽已凉,风叶何萧骚”两句,诗人不仅描述了季节变化引起的凉爽感觉,还巧妙地运用了“萧骚”这一形容词,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动感。
“露坐不知久,月挂梧桐梢”则进一步展现了夜晚的宁静美。这里,露水和月亮共同营造了一个既冷清又美丽的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世界中,远离了尘嚣。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鏊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