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川原外,无言自怆神。
云山晴见楚,烟树远浮秦。
平地干戈满,临风羽檄频。
西飞羡归鸟,随意过城闉。
【注释】
登寿州南楼野望:登到南面的城楼上远眺。
极目川原外:极目远望,看到原野的尽头。
云山晴见楚:晴天里,云雾缭绕的山峦仿佛在楚地(今湖北、湖南等地)。
烟树远浮秦:烟雾弥漫的树林远远地映入秦地(今陕西)。
平地干戈满:遍地是兵器。干戈,古代兵车的两翼。
临风羽檄频:站在高处,风急时,频频接到征召令。羽檄,古时用鸟羽写的紧急文书。
西飞羡归鸟:西边飞翔着羡慕归家的鸟儿。
随意过城闉(yīn):任意从城门经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寿州南楼遥望中原地区而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极目川原外,无言自怆神”,写登上高台远眺中原大地,只见一片苍茫的原野和无边的烽烟,不禁黯然神伤。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登楼所见,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极目”二字,把读者引入了诗境;“川原”、“原野”这些字眼也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凄迷的氛围。
颔联“云山晴见楚,烟树远浮秦”,写诗人登高楼俯瞰,只见那层峦叠嶂的云山与茫茫的烟尘,似乎都在远处飘浮于楚国(今湖北)和秦地(今陕西)之间。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色,又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颈联“平地干戈满,临风羽檄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色。诗人站在高处,只见到处是战争,到处是征人。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痛苦和厌恶。“干戈”、“羽檄”,都是战争的象征,在这里都用来比喻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尾联“西飞羡归鸟,随意过城闉(yin),”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看到西面的归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不禁羡慕起它来。而诗人自己却只能在高楼之上,遥望着远方的家乡,无法回到故土。因此,诗人感到无比的寂寞和孤独。然而,他又不愿意像其他的人一样,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于是,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种痛苦和煎熬,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土。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登楼所见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表达,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