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景朝来更好看,河山千里思漫漫。
茅檐日色犹堪曝,应是边关地更寒。
霁景朝来更好看,意指清晨的景色格外美丽、清新。河山千里思漫漫,表达了对家乡遥远山河的深切思念。
- 词语释义与诗句解析
- 霁景朝来更好看:这里“霁”指的是雨后天晴的意思,“景”则指景色或景象。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清晨的时候,雨后初晴的景象特别迷人,令人感到愉悦和满足。这里的“更好看”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这种美好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 河山千里思漫漫:此句中的“河山”指的是中国大地或者国家的疆域,“千里”形容其辽阔无垠,“思漫漫”则表示思绪延绵不断。全句表达的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眷恋,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
- 诗意理解与情感表达
- 诗意理解:这两句诗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早晨图景以及深邃的思乡之情。前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后者则表达了对故土的无限怀念。这种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深度和情感复杂性。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的表达是普遍而深刻的,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 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
- 文化背景:这首诗作于正德己卯年(1509年),当时王守仁奉旨前往福建处置叛乱事宜。途中遇到宸濠之变,被迫返回吉安,随后集结兵力平定叛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政治斗争和个人经历的双重色彩。
- 历史意义:在明代中后期的政治背景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在于,它以朴素的语言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
王守仁的《雪望四首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充满深情的爱国诗篇。它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情操。这首诗不仅是王守仁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