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门震电撼悲风,尧舜中华一梦空。
燕市全归真俊伟,皋亭长揖愧奸雄。
五坡岭压乾坤壮,千古身悬日月中。
几度和平桥下路,不禁清泪洒遗弓。

《过潮阳咏文山》赏析

王思的《过潮阳咏文山》是一首描绘明末潮州风土人情和历史兴衰的诗,通过“厓门震电撼悲风”开篇,作者以震撼的笔触勾勒出海门雷声滚滚、风云变色的壮观景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雄浑与力量,更暗喻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接下来“尧舜中华一梦空”,则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反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在后两句中,“燕市全归真俊伟,皋亭长揖愧奸雄”,则具体化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这里提到的“燕市”,可能指代的是京城中的繁华市集,而“真俊伟”则指那些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他们虽然得到了重用和荣誉,却不免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被权臣所辱、未能施展才华的英才。而“皋亭长揖愧奸雄”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政治黑暗的感慨。在这里,“长揖”是古代的一种礼貌动作,但在这里却带有讽刺意味,意指那些权臣虽表面恭敬,内心却充满奸诈和野心。

五坡岭的壮阔景象和“千古身悬日月中”的形象描绘,更是将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沧桑感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心灵冲击。这里的“月中”很可能并非真的指月亮,而是借用了“蟾宫折桂”的诗意,暗示着文人的理想与抱负往往难以实现,甚至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

最后一句“几度和平桥下路,不禁清泪洒遗弓”,则更加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里的“和平桥”可能指的是某座桥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却也承载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而“洒遗弓”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挥泪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王思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描述,更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批判。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生动描绘以及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复杂而深邃的历史画卷,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人生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