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谙能自至,僧狎不须猜。
蔓藤犹覆院,萋草已侵台。
竹怜独宿处,花为再看来。
与君同避地,得笑且衔杯。

《再至功德寺与张水部偕二首 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27年(贞元三年)所创作的。当时,白居易与好友张籍一同游览了京城附近的功德寺,并写下了这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句原文与译文:

  1. 路谙能自至,僧狎不须猜。(注释:熟悉道路的人自己能找到路,僧人不必猜忌我)
  • 译文: 我知道如何找到这条路,僧人也不必猜测我的意图。
  1. 蔓藤犹覆院,萋草已侵台。(注释:蔓延的藤蔓还覆盖着院子,野草已经侵入了台阶。)
  • 译文: 蔓藤依然覆盖着庭院,野草已经侵蚀了台阶。
  1. 竹怜独宿处,花为再看来。(注释:竹子因为我曾经独自居住过而感到喜爱,花朵也似乎因为我再次来访而显得美丽。)
  • 译文: 竹子因为曾经是我独自居住的地方而感到珍贵,花儿似乎因为我也再次来访而更加娇艳。
  1. 与君同避地,得笑且衔杯。(注释:与你一起躲避战乱之地,即使欢笑也不忘举杯畅饮。)
  • 译文: 与我一起躲避战乱之地,即使欢笑也要举起酒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与友人共同经历战乱时期,相互支持、共度时艰的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蔓藤”与“萋草”,“独宿处”与“再看起来”等意象,展现了他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现在安宁生活的珍惜。最后一句“与君同避地,得笑且衔杯”,则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与朋友共同度过难关的豁达情怀。

《再至功德寺与张水部偕二首 其一》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友情、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