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日晚寻丹壑,解骑霜晴宿碧云。
十月悬泉飞玉瀑,三天现镜转金轮。
雕梁曲槛蒸霞气,翠瓦朱甍坠露纹。
石椁牛山俱有恨,长留凉月照瞿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宿碧云寺》。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杖藜日晚寻丹壑”,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手持拐杖,寻找那片神秘的山谷的情景。这里,“丹壑”一词用来形容山谷的颜色,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

次句“解骑霜晴宿碧云”,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晴朗的霜天夜晚,骑着马停在那片碧云似的山峦之上的情景。这里的“碧云”一词,既形容了山峦的颜色,又暗指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十月悬泉飞玉瀑”,描绘了秋天的瀑布,水流如同悬挂的玉珠,晶莹剔透;“三天现镜转金轮”,则通过比喻,描绘了天空中的日出,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转动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里,“金轮”一词用来形容太阳的光芒,给人一种壮丽而庄严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雕梁曲槛、翠瓦朱甍等建筑的描述,展现了寺庙的宏伟与美丽。这里的“蒸霞气”、“坠露纹”等词语,既形容了建筑物的外观,又暗示了它们所处的环境。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石椁牛山的感伤之情。诗人认为,那些石头、棺材和牛头山都是值得怀念的地方,但可惜的是,他们都被时间所遗忘,只留下凉月相伴。这里的“长留”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