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路萧萧关树微,君行万里事戎机。
忽到河源知地尽,试登陇首见人稀。
时平塞下降羌静,野旷秋馀牧马肥。
却笑汉家求大宛,贰师再出只空归。
【注释】
碛路:沙漠的道路。关树微:边远荒凉的关山树木稀疏。
君行万里事戎机:你将要踏上万里征程,去完成平定边患的任务。戎机,军事机密。
河源:河源县是黄河的源头。
登陇首:登上陇山之巅。陇首指陇山上最高的部分,这里用以指代远方。
时平塞下降羌静:当时边疆已经安定,塞外的少数民族也安堵无事。下羌,指塞外的羌族。
野旷秋馀牧马肥:秋天已过,田野辽阔,放牧的人多了,马匹也肥壮了。
汉家:汉代的朝廷。求大宛:汉武帝曾派遣李广利等七人出使西域,希望获得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后因匈奴反击,未能如愿,于是又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再出西域,希望能从那里得到良马。
却笑:反而讥笑。
【赏析】
此诗为送别诗,写诗人对友人宋龙门在甘州任职期间的勉励和祝福。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组,共两联,一联写景,一联叙事,情景相生、相得益彰。第一联写边塞风光,第二联写赴任途中的见闻,第三、四联写抵达甘州后的所见所感。
第一联“碛路萧萧关树微, 君行万里事戎机”。碛路即边关之路,边关之路上关树稀少。诗人以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荒寒的边关图景,渲染了旅途的孤寂与艰辛;同时点明了送别的缘由——君行万里,去完成平定边患的任务。
第二联“忽到河源知地尽,试登陇首见人稀”,写到达河源之后的情景。诗人用“忽”字写出行程的突然,又用“地尽”一词写出了地理上的广阔无边,同时也暗示出此行艰难,路途遥远。“试登陇首见人稀”更是将视线转向遥远的山川之上,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他既担心朋友会因为身处边关而感到孤独,又担心他因为远离中原而感到思乡,于是便特意叮嘱他要多加小心。
第三联“时平塞下降羌静,野旷秋馀牧马肥”。这两句描写了边塞和平后的景象。此时塞外已经安定,塞外的少数民族也安堵无事,田野辽阔,放牧的人多了起来,马儿也更加肥壮了。这里的“时平”、“秋馀”都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祝愿之意。
第四联“却笑汉家求大宛,贰师再出只空归”。这两句则是对友人的讽刺与劝勉。汉家皇帝曾派遣李广利等七人出使西域,希望能够获得大宛国的汗血宝马。然而由于匈奴的反击,这次行动并未成功。如今,又有一位将领奉命出征西域。诗人认为此次行动同样无法成功,反而只会徒劳无功地返回。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它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文,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