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资术恣浮沉,妙得山高与水深。
地理直从分野辨,河源真笑凿空寻。
折枝林里成穿杖,举袂人前表合襟。
已学蒙庄储葬具,明师相遇若为心。

诗句解析

1 山人资术恣浮沉: 此句描绘了山人使用其技巧在山水间自由自在地游走。”资术”指技术或手段,”恣浮沉”意味着不受拘束地自由行动。

  1. 妙得山高与水深: 山高人云,水深莫测。此处赞美山的高大和水的深远,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叹。

  2. 地理直从分野辨: 指出地理学的学问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自然界来区分和理解各种地貌和地理特征。

  3. 河源真笑凿空寻: 形容河流源头的美丽和神奇,仿佛在嘲笑那些试图通过凿开地面来寻找河源的人。

  4. 折枝林里成穿杖: 描述在树林中可以找到制作穿杖的材料(如竹子),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和简朴生活的智慧。

  5. 举袂人前表合襟: 在众人面前展示合襟的衣物,象征谦逊和低调。

  6. 已学蒙庄储葬具: 学习《庄子》中的丧葬礼仪知识,强调对生死、死亡的态度和尊重。

  7. 明师相遇若为心: 遇到高明的老师就像是找到了心灵上的慰藉,表达了对知识和导师的依赖与尊敬。

译文与注释

送江山人,    
山人利用自己的技艺在山水之间游刃有余,    
巧妙的领会了山的高峻和水的深邃。    
懂得地理学,直接根据地形地貌进行辨别,    
对于河流的起源,真是让人会心一笑,认为那些挖地寻找河源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    
在树林中找到可以用来做穿杖的竹材,    
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自己朴素无华的服装,    
学习《庄子》里的丧葬礼仪知识,    
遇到高明的老师就像找到了心灵的安慰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地理、水流等自然现象的描述,以及与老师的交流和对丧葬礼仪的学习,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和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诗中的“山人”、“明师”等形象,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知识和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