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基孤起凌苍巘,巧构相扶瞰绿波。
列牖洞开掀玉宇,疏帘高卷近银河。
【注释】黄后溪:地名。后汉有黄道陵,晋有黄道真。这里借指黄道江。
巍基孤起凌苍巘,巧构相扶瞰绿波。
【赏析】此诗写黄道江楼的雄姿伟态和壮丽景色,以“巍”为题,点明了建筑之高峻;以“孤”为景,描画了其高耸入云;以“凌”字描绘出山峦叠嶂的气势,又以“瞰”字形容俯视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最后以“疏帘高卷近”来表现楼阁的宏伟气派。
巍基孤起凌苍巘,巧构相扶瞰绿波。
列牖洞开掀玉宇,疏帘高卷近银河。
【注释】黄后溪:地名。后汉有黄道陵,晋有黄道真。这里借指黄道江。
巍基孤起凌苍巘,巧构相扶瞰绿波。
【赏析】此诗写黄道江楼的雄姿伟态和壮丽景色,以“巍”为题,点明了建筑之高峻;以“孤”为景,描画了其高耸入云;以“凌”字描绘出山峦叠嶂的气势,又以“瞰”字形容俯视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最后以“疏帘高卷近”来表现楼阁的宏伟气派。
《关山月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诗句解读: 1. 万年明月照霜天:描述了在清冷的月光之下,整个天地被银白的月亮覆盖,显得格外的寂静与凄凉。 2. 独向望乡台畔圆: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望乡台上,望着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升起,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共看毡裘嘶马上
【注解】 辽西遣戍 :在辽西边塞驻军。期回 :期约回来。捣 :捣衣,古人有“夜捣寒衣”之句。寄媒 :送信的人。 砧响 :捣衣声。风送去 :风吹着去,指把声音送到边关。 边头 :边关。自 :独自。来 :来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怨诗。诗人以“捣衣”为题,抒写出征人的思妇的哀怨,抒发了对战争和战争的结束的渴望。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写远戍之人尚未归来。辽西是边塞重地,这里指边疆。戍
注释: 1. 脉脉含情出洞房:脉脉含情,指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出洞房,走出房门。 2. 盈盈结腕约明珰:盈盈,形容手腕纤细美好。结腕,指手腕上的镯子(古代妇女的一种饰品)。约明珰(dāng),意为用玉环等装饰。 3. 柔条冉冉难攀折:柔条,柔弱的枝条。冉冉,缓慢的样子。攀折,比喻难以得到或实现的事情。 4. 弱指纤纤那忍忘:弱指,指手指纤细柔弱。纤纤,形容手指纤细柔软。那,表推测语气。忍忘
下面是对《关山月二首 其一》逐句的解读: 1. 诗意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观月时,看到月亮从天空中缓缓升起,照亮了关城前的景象,但随即又感受到月亮逐渐西沉,光芒也随之减少。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愁。 2. 诗句翻译: - 青海风高月出迟:青海上空的风势很高,因此月亮升起得较晚。 - 关山漠漠雁飞时:关山之间,大雁正飞翔于天空。 - 不寐征夫俱泪落:无法入眠的将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注释:巫山高耸,山势险峻,如同悬挂的流水。我思念着那清脆的玉佩声,看到满地红枫,我想象自己洗涤裙裳。 十二峰头翠色如黛,至今雨云不断,依然如故。 赏析: 巫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神山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附近。诗中的“巫山高”指的是巫山的高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万千。“微流悬溜思鸣珮”一句中的“微流悬溜”形象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景象,而“思鸣珮”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流尘:指飘散的尘土。寂寂:寂静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网窗纱:指用纱制成的窗户。 懒画:懒得描绘。 蛾眉(é méi):美女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贴鬓鸦(yā):用黑墨涂在鬓边,形似乌鸦,这里代指女子的发式。 红蕊(ruǐ):花蕊。 庭花:庭院中的花朵。 赏析: “春怨”是一首写闺怨的小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写出了春天闺阁中少妇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情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 并戏莫愁江堕日,相将还待月迎人。 诗句释义: 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描述的是采莲女穿着与荷花颜色相同、质地相同的罗裙,她们的脸庞就像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 2. 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拨动荷叶时,水珠洒落在她的手上,映衬着她手腕上闪耀着的明珠和衣袖频繁地摆动。 3.
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爱意回荡着那婉约的芙蓉花, 芙蓉花瓣儿映衬着娇美的容颜,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 水面上,一叶小舟悠悠划过,留下一道流光溢彩的痕迹, 在那丛中惊起了一对鸳鸯,它们翩翩起舞于水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荷花与鸳鸯间的和谐之美。首句“碧波湥广爱回塘”便勾勒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湖泊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接着
诗句解析与翻译 第1句:“映日因风斜处处,穿帘栖箔乱纷纷。” - 关键词: “因风”、“斜处”和“穿帘栖箔”。 - 注释: “因风”意味着随着风的方向移动。“斜处”形容风吹过后的倾斜状态。“穿帘栖箔”描绘了杨白花穿过纱帘和薄布覆盖物的景象,显得非常轻盈且动态美。 - 译文: 阳光下,随风飘动,四处摇曳,如同轻纱般穿过窗帘,轻盈地栖息于布匹上,形成一片混乱而美丽的风景。 第2句
注释: 轻摇弱水沙棠楫,横挂游丝碧玉簪。这句诗的意思是轻轻摇晃着柔弱的河流上的船桨,横挂着像是绿色的玉簪一样的游丝。 艳冶相邀春似海,人间花景似江南。这句诗的意思是艳丽的相互邀请春天就像大海一样,人间的花景就像江南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轻摇弱水沙棠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轻轻摇晃着船只,船桨在河面上划过,留下一条条波痕
雨罢天青山尽出,登山勉强扶衰疾。 纵然不饮茱萸酒,犹胜家中过九日。 这首诗出自明代著名诗人王慎中的作品《九日雨止力疾登万石峰四首 其四》。王慎中,号南江,是明代的杰出派诗人,以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本篇《九日雨止力疾登万石峰四首 其四》即是其中的佳作之一。下面是对该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注释】 九日雨止:重阳节的雨水刚刚停止。力疾:勉强支撑病体。万石峰: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四首: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其三:指这首诗。节是秋:最令人悲苦的是秋天。劝君:劝你。莫作:不要做。昔人愁:像前人那样忧愁的人。手把蟹螯杯更满:用蟹螯斟酒时,酒杯要斟得满满的。蟹螯:螃蟹的足爪,形状似爪。长休:长久罢休。 【赏析】 《九日雨止》写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九月九日
乱石高峰最上头 脱巾挂树在清秋 戴帽盘旋尊俎畔 孟嘉未可论风流 注释: 1. 乱石:形容万石峰山势险峻,乱石丛生。 2. 高峰:万石峰的山峰之高,位于山顶。 3. 最上头:最上面的部分,即最高点。 4. 脱巾挂树:形容诗人在秋天,摘下帽子挂在树上,享受自然之美。 5. 清秋:指秋季,天气清爽宜人。 6. 戴帽:戴上帽子,可能是为了保暖或装饰。 7. 盘旋:来回旋转
【注释】: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二 绮疏窈窕栖云气,珠缀玲珑荡水纹。 四序风光随户纳,千家烟火隔桥分。 译文: 绮丽的竹帘弯弯地挂在高高的楼顶,好像在云间飘浮着;晶莹的珠子点缀在精巧的花板上,好像在流水中荡漾着波纹。 不管春夏秋冬四季,美景都从窗口流泻进来,无论多少户人家,都沐浴在这美丽的景色中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其一 注释: 面面牖双双:形容窗子很多,像眼睛一样。 危栏:高高的栏杆。 对江:面向江水。 欸乃一声何处发:形容江上渔歌的声音传得很远,好像从什么地方发出的。 微风:轻轻的风。 遇到:碰见,指江风吹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的景色和心情。诗中写道:“危栏面面牖双双,闲坐闲行总对江。”诗人站在江边,栏杆外是一片窗户,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时而坐着,时而走着,总是面对着江水
【注释】 过黄后溪江楼 在今江西九江市,这里指庐山。白浪如山 指大江波涛浩渺翻滚。潮拥来 水势汹涌而来。天连极浦 天空与江岸相接,极远。鸟飞尽 鸟儿已飞尽。日落空林 太阳已经落下,空树回响着船桨的声音,表示船上人正在返航。 【赏析】 《题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全诗通过作者贬谪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朝廷、对朋友、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