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手弄中丞印,四顾无人胜赵尧。
承恩佩出明光殿,一日声华动绕朝。
注释:君王手中拿着中丞的印章,四周没有人比得上赵尧。承恩佩出明光殿,声名显赫,一天之内就使朝政动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君主在明光殿中的情景。他手握中丞印,象征着他的权威地位无人能及。同时,他也受到皇帝的宠爱和信任,能够经常出入皇帝的宫殿。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个君主的形象,展现了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和威严。
君王手弄中丞印,四顾无人胜赵尧。
承恩佩出明光殿,一日声华动绕朝。
注释:君王手中拿着中丞的印章,四周没有人比得上赵尧。承恩佩出明光殿,声名显赫,一天之内就使朝政动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君主在明光殿中的情景。他手握中丞印,象征着他的权威地位无人能及。同时,他也受到皇帝的宠爱和信任,能够经常出入皇帝的宫殿。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个君主的形象,展现了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和威严。
《关山月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诗句解读: 1. 万年明月照霜天:描述了在清冷的月光之下,整个天地被银白的月亮覆盖,显得格外的寂静与凄凉。 2. 独向望乡台畔圆: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望乡台上,望着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升起,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共看毡裘嘶马上
【注解】 辽西遣戍 :在辽西边塞驻军。期回 :期约回来。捣 :捣衣,古人有“夜捣寒衣”之句。寄媒 :送信的人。 砧响 :捣衣声。风送去 :风吹着去,指把声音送到边关。 边头 :边关。自 :独自。来 :来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怨诗。诗人以“捣衣”为题,抒写出征人的思妇的哀怨,抒发了对战争和战争的结束的渴望。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写远戍之人尚未归来。辽西是边塞重地,这里指边疆。戍
注释: 1. 脉脉含情出洞房:脉脉含情,指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出洞房,走出房门。 2. 盈盈结腕约明珰:盈盈,形容手腕纤细美好。结腕,指手腕上的镯子(古代妇女的一种饰品)。约明珰(dāng),意为用玉环等装饰。 3. 柔条冉冉难攀折:柔条,柔弱的枝条。冉冉,缓慢的样子。攀折,比喻难以得到或实现的事情。 4. 弱指纤纤那忍忘:弱指,指手指纤细柔弱。纤纤,形容手指纤细柔软。那,表推测语气。忍忘
下面是对《关山月二首 其一》逐句的解读: 1. 诗意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观月时,看到月亮从天空中缓缓升起,照亮了关城前的景象,但随即又感受到月亮逐渐西沉,光芒也随之减少。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愁。 2. 诗句翻译: - 青海风高月出迟:青海上空的风势很高,因此月亮升起得较晚。 - 关山漠漠雁飞时:关山之间,大雁正飞翔于天空。 - 不寐征夫俱泪落:无法入眠的将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注释:巫山高耸,山势险峻,如同悬挂的流水。我思念着那清脆的玉佩声,看到满地红枫,我想象自己洗涤裙裳。 十二峰头翠色如黛,至今雨云不断,依然如故。 赏析: 巫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神山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附近。诗中的“巫山高”指的是巫山的高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万千。“微流悬溜思鸣珮”一句中的“微流悬溜”形象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景象,而“思鸣珮”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流尘:指飘散的尘土。寂寂:寂静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网窗纱:指用纱制成的窗户。 懒画:懒得描绘。 蛾眉(é méi):美女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贴鬓鸦(yā):用黑墨涂在鬓边,形似乌鸦,这里代指女子的发式。 红蕊(ruǐ):花蕊。 庭花:庭院中的花朵。 赏析: “春怨”是一首写闺怨的小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写出了春天闺阁中少妇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情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 并戏莫愁江堕日,相将还待月迎人。 诗句释义: 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描述的是采莲女穿着与荷花颜色相同、质地相同的罗裙,她们的脸庞就像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 2. 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拨动荷叶时,水珠洒落在她的手上,映衬着她手腕上闪耀着的明珠和衣袖频繁地摆动。 3.
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爱意回荡着那婉约的芙蓉花, 芙蓉花瓣儿映衬着娇美的容颜,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 水面上,一叶小舟悠悠划过,留下一道流光溢彩的痕迹, 在那丛中惊起了一对鸳鸯,它们翩翩起舞于水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荷花与鸳鸯间的和谐之美。首句“碧波湥广爱回塘”便勾勒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湖泊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接着
诗句解析与翻译 第1句:“映日因风斜处处,穿帘栖箔乱纷纷。” - 关键词: “因风”、“斜处”和“穿帘栖箔”。 - 注释: “因风”意味着随着风的方向移动。“斜处”形容风吹过后的倾斜状态。“穿帘栖箔”描绘了杨白花穿过纱帘和薄布覆盖物的景象,显得非常轻盈且动态美。 - 译文: 阳光下,随风飘动,四处摇曳,如同轻纱般穿过窗帘,轻盈地栖息于布匹上,形成一片混乱而美丽的风景。 第2句
注释: 轻摇弱水沙棠楫,横挂游丝碧玉簪。这句诗的意思是轻轻摇晃着柔弱的河流上的船桨,横挂着像是绿色的玉簪一样的游丝。 艳冶相邀春似海,人间花景似江南。这句诗的意思是艳丽的相互邀请春天就像大海一样,人间的花景就像江南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轻摇弱水沙棠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轻轻摇晃着船只,船桨在河面上划过,留下一条条波痕
寄大中丞思质王公十首 其一 【注释】急警烽烟惊乍定:紧急警报,突然解除的战乱;乍定:暂时平定。新欢鱼水契,比喻夫妻恩爱和睦。一言悟主前人有:一句话就使君主领悟到了道理,这是古代圣明帝王的做法。不似今时值圣明:不像现在的时代。值,当。 【赏析】诗是作者寄给朋友思质王公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对其能成为圣明天子而感到庆幸。诗中用“急警烽烟”来比喻战乱解除,“新欢鱼水契”来比喻夫妻情深
【注释】 天为世难生英杰:天意是世上的艰难才造就了杰出的人物。 帝遣边人识略韬:皇帝派遣边疆人士,具有卓越的军事谋略。 扫尽四郊防贼垒:扫平了周边边境所有的防御敌人堡垒。扫尽四郊:四周边境地区。 清夷天步静神皋:天下太平,国家安定,神灵安宁。 【赏析】 《寄翁司马夺情总制易州十首》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公元106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当时,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读之职出使辽国
【注释】 1.开府:指宋代名臣王曾。何曾忘倚庐:倚庐,即倚窗而望。 2.西风洒泣墨衰疏:西风,指秋天的凉风。墨衰疏,指墨迹已经干涸、脱落。 3.功成第一朝天阙:功成,指王曾为官有功。朝天阙,意指上奏朝廷。 4.乞得身还经未除:乞得身,指王曾请求辞官归乡。经未除,指经筵未被解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司马夺情的一首诗。诗中通过王曾的亲身经历
【注释】: 借筹席上谈兵事,聚米庭中算敌情。 爰赫龙颜开霁色,果知小丑不难平。 译文: 在宴会上谈论军事,在庭院里计算敌人的动态, 皇帝的龙颜大放光彩,知道小贼小丑很容易平定。 赏析: 这首诗是寄给大中丞思质王公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前两句描述了在宴会上谈论兵事,在庭院里计算敌人的动态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熟悉和自信。后两句则表达了皇帝的龙颜大放光彩
【注释】 寄大中丞思质王公十首 其四:黄帕,皇帝御笔书写诏书用的黄色绸帕,此指皇帝的御笔诏书。中人宣押,传达、执行皇帝诏令的人。依样敕:依照旧例的诏文来发布命令。帝亲除,皇帝亲自任命官职。 【赏析】 诗题是“寄大中丞思质王公”,这是作者写给大中丞王思质的诗。这首诗是作者对朝廷重臣的一封信。诗中通过描写王公的被召见和任职的过程,表现了当时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 第一、二句写王公被召见的情景
【注释】:绣斧:指文采,比喻文才。天:高。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地区。山西:泛指南京一带地区。 【赏析】:诗是寄赠大中丞思质王公的,诗人以豪放的笔墨赞扬其雄健刚强的文治武功。《全唐诗》卷二六四收此诗时,题作《送大中丞思质》。 “绣斧独当天上立”,这是对王公雄才大略的赞美。绣斧,比喻文章,用“独当”表明了王公在文坛的地位。天上,喻指文才高超;立,即立身之意,也指成就。“牙门偏近日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