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敦雅尚,设教托灵壤。
妙得高深理,非关山水赏。
道因名胜尊,神以流行养。
时去迹空留,风存化犹广。
宏基茂草馀,巍构浮云上。
无事鸟频飞,有怀予独访。
林芳郁纷敷,庭木自成长。
泉石有馀清,弦歌辄遗响。
川水逝如斯,山形高可仰。
徘徊西日斜,惆怅前人往。
【注释】
白鹿:指书院。
昔贤:指古代的贤人。
敦雅尚:推崇文雅崇尚。
高深理:高深的道理。
非关山水赏:不是单纯为了欣赏山水而来。
道因名胜尊:是因为这里名声显赫而尊崇。
神以流行养:这里的神灵保佑着这个地方,使其繁荣昌盛。
时去迹空留:时间过去后,只留下遗迹。
风存化犹广:虽然风已逝,但教化的影响仍然广泛。
宏基茂草馀:宏大的事业和茂盛的草木还残留在这里。
巍构浮云上:高大的建筑如同浮云一般高耸入云。
无事鸟频飞: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鸟儿经常飞来飞去。
林芳郁纷敷:树林中芳香浓郁,各种植物生长繁茂。
庭木自成长:庭院里的树木自然地生长,无需人为干预。
泉石有馀清:泉水清澈见底,石头也显得干净明亮。
弦歌辄遗响:弹琴唱歌的声音常常回荡在耳畔,让人陶醉不已。
川水逝如斯:大江大河奔流不息,就像眼前的景象一样。
山形高可仰:山峰高耸入云,使人仰望而生敬意。
徘徊西日斜,惆怅前人往:夕阳西下,我独自徘徊在书院周围,心中充满了对古人离去后的惆怅之情。
【赏析】
《白鹿洞书院》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白鹿洞书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他对书院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
诗的开头两句“昔贤敦雅尚,设教托灵壤”,回顾了白鹿洞书院的创建背景和历史渊源,突出强调了书院的文化地位和教育作用。接着,诗人描绘了书院周围的自然景色,如“妙得高深理,非关山水赏”一句,既表达了对书院教学成果的认可,又暗示了书院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统一。
中间四句“道因名胜尊,神以流行养”,进一步阐述了书院的宗教和社会功能。诗人认为,由于白鹿洞书院的名声和地位,使得这里的神灵得以庇护,使书院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句“时去迹空留,风存化犹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尽管人们已经离去,但他们的足迹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不仅仅是痕迹,更是那永恒的精神传承和教化影响。
诗人转向了书院的自然环境,“宏基茂草馀,巍构浮云端”,描绘了书院周围茂密的草木和高耸的建筑,展现了书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诗人又提到了书院的人文景观,“无事鸟频飞,有怀予独访”,描述了鸟儿在没有干扰的环境中自由飞翔,自己则怀着对历史的怀念,独自来到这所历史悠久的书院。
诗人通过对书院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林芳郁纷敷,庭木自成长”。他感叹于山林间芳香弥漫、草木繁茂的自然景象,以及庭院中的树木自然生长,无需人为干预。同时,他也对泉水清澈见底、石头干净明亮等景致赞不绝口。
整首诗通过对白鹿洞书院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于书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