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桂植深林,芳兰弥空谷。
时有幽栖人,独坐山之曲。
庞公隐鹿门,子云在西蜀。
峦光如结黛,水流如喷玉。
野田半荒芜,草木多芬郁。
对境却忘言,洗心远尘俗。
愿解朝市喧,从吾意所欲。

【题解】

此诗以“题”为题,当是诗人自题其画,或他人代题。诗中描绘一幅山水图画,表现了画家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趣。

丛桂植深林,芳兰弥空谷。

丛生着茂盛的桂花,种在深深的树林里;香气扑鼻的兰花,长在空阔的山谷。

时有幽栖人,独坐山之曲。

时不时有个隐居的人,独自坐在山的弯处。

庞公隐鹿门,子云在西蜀。

东汉末年著名隐士庞德公曾隐居于鹿门山(今湖北襄阳南),西汉扬雄曾在巴蜀郡做过官,后来归隐,故称子云。

峦光如结黛,水流如喷玉。

山峰的轮廓像美人脸上的眉毛,清丽俊美;溪水流淌如同喷薄欲出的美玉,晶莹剔透。

野田半荒芜,草木多芬郁。

荒野田地一半荒芜,草木生长繁茂而芳香馥郁。

对境却忘言,洗心远尘俗。

面对这景色,却觉得什么言语都多余了,洗涤心灵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愿解朝市喧,从吾意所欲。

希望能够摆脱官场里的喧嚣,随心所欲地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写画中景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怀。全诗以写景为主,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丛桂植深林,芳兰弥空谷”,描绘的是一幅深林中、空谷中盛开着桂花与兰花的画面,其中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这种生机勃勃的气息不仅来自大自然本身的神奇魅力,更来自于诗人内心的热爱与向往。他希望在这片深林中、空谷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颔联“时有幽栖人,独坐山之曲”,描绘的是一群隐居者在山中静坐的情景。他们或许已经忘却了尘世的纷扰,只专注于眼前的美景与内心的宁静。这种宁静并非来自外界的压力或是干扰,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超脱与释怀。这种超脱与释怀使得诗人得以更好地欣赏眼前的美景,也使得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颈联“庞公隐鹿门,子云在西蜀”,则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颂。庞德公以其淡泊名利、高洁的品质而闻名于世,他曾经隐居在鹿门山;扬雄则以其博学多才、辞赋出众而被后世尊称为“子云先生”。这两位人物都是诗人心中的楷模,他们的行为与精神风貌都深深地影响了诗人,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远离世俗、追求自然本真生活的决心。

尾联“峦光如结黛,水流如喷玉”,则是对画中景象的具体描绘。这里,“峦光”指的是山峰的轮廓,它宛如美人脸上的眉毛一般美丽动人;“水流”则是指溪水流淌,如同美玉般晶莹剔透。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使得整幅画更加栩栩如生,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一般。

最后两句“野田半荒芜,草木多芬郁”,则是对整个自然环境的赞美。这里的“野田”指的是未经开垦的农田,它们原本就应该是肥沃而美丽的;而“草木”则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顽强的生命力。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与艺术才华,又展示了他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人生指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