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无颇泽,物运乃自乖。
柔木恋焦原,不肯展青荑。
赤日从东起,亢风复西来。
虽有肤寸阴,临合倏已离。
安得起骄龙,为我鞭疾雷。
恻彼丘中叟,负耒拟何之。

【解析】

(1)“皇天”,即苍天。“无颇泽”,没有偏袒的恩泽。“物运”,指天地自然的气象。“乃自乖”,自然之气不顺从了人的意志。“柔木恋焦原”,“柔木”即嫩弱之木,这里比喻幼小之物;“恋焦原”即留恋于焦枯的原野,暗喻百姓对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的无奈与悲愁。“不肯展青荑”,“青荑”是嫩芽,这里用其比喻春天的景象。“不肯展青荑”意为不愿展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赤日从东起”,太阳自东方升起,这里的太阳代表自然界的生命力。“亢风复西来”,亢为亢奋之意,亢风表示狂风,这里指猛烈的自然灾害。“虽有肤寸阴,临合倏已离”,虽然只有一寸的阳光,但很快就消失了,这里指天气虽好,但时不长久。“安得起骄龙”,怎能得逞?这里指连上天都不放过。“为我鞭疾雷”,我愿像鞭打疾走的雷神一样,快速驱赶干旱,让雨水滋润大地。“恻彼丘中叟,负耒拟何之”,“恻彼”,“悲伤的样子”;“丘中叟”,指山中的老人;“负耒”,背负农具,此处指农夫;“拟何之”,想到哪里去。“负耒”一词既表达了老农辛苦耕种,又隐含着农民渴望得到雨水,希望庄稼能够生长的意思。

(2)全诗以“春旱三章 其一”为篇名,诗人借咏叹天旱,表达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平现象的愤慨之情。此首诗前两句写天旱,后几句写地旱。诗中“皇天”二字点明主旨,说明天旱给人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诗人以民歌的形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将天旱的严重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答案】

译文:

苍天的恩泽本无偏袒,而大自然的气象不顺从了人的意志。嫩弱的树木依恋在焦枯的原野,不愿意展开新绿的小草。太阳从东方升腾起来,狂暴的风从西面吹来。虽然有一刻阳光照耀大地,但顷刻间便消失了。怎能得逞?我愿像鞭打疾走的雷神一样,快速驱赶干旱,让雨水滋润大地。悲伤地叹息那山中的老农,背起犁耙不知往何处去?

赏析:

此诗为《诗经》中《国风·邶风》中的一首。《国风》共31篇,《邶风》为其中之一,属于《诗经》中的一部分。《国风》共有160篇,其中《风》15篇,《雅》《颂》各30篇。《诗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源头,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末)的诗歌,共311篇。这些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后期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面貌,因此被称为《诗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