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墙东住,牵船岸上居。
雨分三径竹,晴曝一床书。
上坂驱黄犊,临渊网白鱼。
衡门榛草遍,长者莫停车。
【注释】
郊居:居住在郊外。松陵集韵:指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第一首诗,“采菊东篱下”即出典于此。“松陵”是地名,在今江苏常熟县。
避世:隐居。墙东:指东面有墙的地方。牵船:拉船。岸上:岸边。
分:分出。三径:三条小道。竹:竹子。晴曝(pù)一床书:晴天晒一床书。曝,曝晒、晒。
上坂(bǎn):翻山坡。驱黄犊(dú):赶着黄牛。
临渊(yán):靠近深渊。网:捕捉鱼类的网。白鱼:白色的鱼。
衡门:横木为门。榛(cóng)草遍:杂草丛生。长者:年长的人。莫停车:不要停下来。
【赏析】
这首诗写郊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归隐后恬淡宁静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首联写郊居之居,“避世墙东住”,意在远离世俗尘扰,独处一隅。“牵船岸上居”,则进一步写此居非彼居。作者选择在岸边建房,既避免了喧嚣,又可随时亲近自然,享受山水之美。
颔联“雨分三径竹,晴曝一床书”,“三径”出自陶潜《桃花源记》,原指通往桃花源的三条小路,此处借指诗人所居之地。诗人在雨中漫步于竹林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晴天则躺在竹床上阅读书籍,享受读书的乐趣。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在郊外生活的惬意与闲适。
颈联“上坂驱黄犊,临渊网白鱼”,展现了一幅田园风光画卷。诗人登上山坡,驱赶着黄牛,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劳作的乐趣;而临近深渊时,则巧妙地使用网捕获白鱼,既展示了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联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郊外生活中的独特情趣。
尾联“衡门榛草遍,长者莫停车”,表达了诗人对乡邻的关爱与敬意。这里的“衡门”指的是简陋的农家小屋,“长者”则是指那些关心自己生活的朋友。诗人希望他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前行,共同享受这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
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郊外生活的情景,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