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日夕下牛羊,蓑笠经时不过墙。
蚁欲出封应有兆,月将离毕可能量。
谁翻东海蛟龙窟,复见西风禾黍乡。
共道神明回造化,歌功咏德一无长。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郊野原野在日落时分牛羊成群,蓑衣笠帽经年累月不过墙。
蚂蚁有出封的可能预示着征兆,月亮将要离开毕宿星可能测量。
谁翻动东海蛟龙窟,复见西风禾黍乡。
共说神明回造化,歌功咏德一无长。
逐句释义如下:
- 灵雨诗次公路韵 其二:这是第二首关于灵雨(即雨水)的诗句,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或情感状态下创作的。
- 郊原日夕下牛羊:描述了郊外黄昏时的景色,夕阳下的田野和牧场。“下牛羊”可能指的是牛羊在田野中吃草的景象。
- 蓑笠经时不过墙:这里提到了“蓑笠”,是古代一种遮雨的工具。诗人强调自己即使穿着蓑笠,也很少走出家门,说明他的居处较为简陋或他的生活简朴。
- 蚁欲出封应有兆:这里的“封”可能是指某种界限、范围或者约束。诗人观察到蚂蚁似乎在寻找出路,这可能预示着某些变化即将发生。
- 月将离毕可能量:毕宿是中国古代天文中的一个星座,位于大角星附近。诗人提到月亮即将离开毕宿,这可能是他在描述某个天文现象或事件。
- 谁翻东海蛟龙窟,复见西风禾黍乡:这两行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感慨。”谁翻东海蛟龙窟”可能意味着有人或事物打破了原有的平静或秩序,而”复见西风禾黍乡”则可能表达了对故乡或故土的回忆和思念。
- 共道神明回造化,歌功咏德一无长:最后两行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天地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神明回造化”可能是指自然的规律被人们所理解和遵循,”歌功咏德”则是赞美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