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好词赋,文酒相追随。
引誉动当时,将为名在兹。
抚剑游广都,悲歌归山涯。
元冥共白日,何者不吾欺。
驱马上高冈,咫尺生崟欹。
乃知杨公叹,非缘道多歧。
【注释】
(一)拟阮步兵咏怀:《阮步兵咏怀》是《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的阮籍所作的一组诗。阮籍有感于此,作《咏怀》八十二首以抒发其志。“拟”就是模仿。
二十四首:共八组,每组四首。
(二)早岁好词赋:早年喜欢写辞赋。
(三)文酒相追随:指与文人一起饮酒作乐。
(四)引誉动当时: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吹捧。
(五)将为名在兹:意即名声将因这些行为而建立。
(六)抚剑游广都:抚着宝剑出游广陵。广陵,今江苏扬州。
(七)悲歌归山涯:悲伤地高歌着回到山林中去。
(八)元冥共白日:元冥,天帝;白日,太阳。
(九)何者不吾欺:是谁欺骗了谁呢?
(十)驱马上高冈:驱马登高冈。
(十一)咫尺生崟欹(jīn ī):比喻地势险峻,难以攀登。
(十二)乃知杨公叹:才知道杨修叹息的原因。
(十三)非缘道多歧:不是因为道路太多岔口,才不能成功吗?
【赏析】
这首诗选自《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记述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初年近四百年间的各种人物故事,其中涉及政治、思想、道德、学术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篇为其中的“文学”一门中的一篇。
本篇是阮籍的《咏怀》组诗之一。诗中通过诗人自己的口吻叙述了他在青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名士风度的追求及其最终失败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早岁好词赋,文酒相追随。”到“乃知杨公叹,非缘道多歧”。这是回忆年轻时与文人士子游宴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当时风气的不满。
第二段:从“抚剑游广都”到“何者不吾欺?”表现了诗人愤慨不平的情绪。
第三段:从“驱马上高冈”到结尾,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感慨。
开头四句,追述少年时期的生活。“早岁”,早年。“好词赋”一句,回忆少年时期爱好辞赋,常与文人饮酒作乐。“文酒相追随”,意谓与文人饮酒作乐,相互往来密切。
“引誉动当时”,意谓受到人们的赞誉和吹捧,影响当时的风尚。“将为名在兹”,意谓因此树立了声誉。
后四句,写诗人因追求这种风气而产生的后果。“抚剑游广都”,抚着宝剑出游广陵。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汉书·艺文志》载:“淮南小山王《神异经》曰:‘广陵之墟……有台名观阳,台上有玉床石枕,仙人居焉。’”广陵,在江苏境内。《神异经》是一部荒诞的神话作品,但这里却用来说明诗人游历广陵的情况。这几句是说:抚着宝剑去游览广陵,唱着悲歌返回山林。诗人在这里感叹自己不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在武帝面前扬言:“天子虽好文绣,恶锦绣也!”而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施展的机会。最后两句是说:天地间哪一位不是被我欺骗的啊!这是诗人对自己当时行为的反讽,表明他意识到自己追求虚名的行为是徒劳无功的。“驱马上高冈”,“乃知杨公叹”,是说在登上高冈远望的时候,才知道当年杨修的叹息是有原因的。这里指的是曹操的疑忌之心。据《三国志·魏书·曹植传》注引《魏略》载:曹植曾作《七哀诗》以表达他对曹操死亡的悲哀,并说“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阿”。“零落归山阿”,意思是自己虽然活着,但却像死后的人一样,被弃置在山野之间。
“非缘道多歧”,意谓并不是因为路太多岔,才不能成就事业啊!这是诗人的警策之言。
这首诗是诗人回顾自己的青年时期,抒发了自己追求虚名的无谓之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失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