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东郊外,行行亦自遥。
听泉初得路,堕石遂成桥。
古寺留残照,荒丘见野烧。
孤僧烹茗罢,新月在山椒。
【注释】
滴水岩:位于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因山崖上常有水珠落下而名。
相望:互相望着。东郊:指杭州的东边。
行行:一程又一程。
听泉:听到泉水的声音。初得路:刚找到一条小路。堕石:掉下岩石。遂:于是。成桥:变成一座桥。
古寺:古老的佛寺。留残照:留下落日的余晖。
荒丘:荒芜的山冈。见野烧:看到野草被烧焦了。
孤僧:独自一人的僧人。烹茗:烹煮着茶。新月:初升的月亮。在山椒:在山顶。
【赏析】
此诗描绘一幅富有生活气息和动态感的画面,诗人用笔细腻,语言流畅,意境清远,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全诗共五句,每句八字,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十分优美。
首联“相望东郊外,行行亦自遥。”写诗人站在滴水岩上,远远望去,只见东郊的群山连绵不断,延绵起伏,如波涛滚滚。“行行”即一程又一程,表示诗人走了很久很久,但依然看不到尽头;“亦自遥”则说明虽然诗人走了很久,但是仍然觉得路程遥远,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颔联“听泉初得路,堕石遂成桥。”是诗人沿着山路行走,听到了泉水的声音,发现有座石头坠落下去形成了一座小桥,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滴水岩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这两句诗以动衬静,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颈联“古寺留残照,荒丘见野烧。”则是诗人在滴水岩上的所见所闻。他看到一座古老的寺庙还残留着落日余晖,而在荒凉的山坡上却可以看到野草在燃烧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心。
尾联“孤僧烹茗罢,新月在山椒。”则是诗人在滴水岩上所看到的一幅美丽的画面。他看到一位孤独的和尚已经喝掉了他的茶水,准备离开这个地方了。而在这寂静的时刻里,明亮的月亮已经高高地挂在山顶上,给大地带来了一片宁静和光明。这两句诗描绘了滴水岩上的一个宁静夜晚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滴水岩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山水、古寺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