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萝深入径,倚树巧安窗。
野色凭疏雨,潮声枕大江。
云帆飞片片,沙鸟浴双双。
况有歌金缕,能无倒玉缸。
江靡馆
扪萝深入径,倚树巧安窗。
野色凭疏雨,潮声枕大江。
云帆飞片片,沙鸟浴双双。
况有歌金缕,能无倒玉缸。
注释:
- 江靡馆:泛指江边的亭馆或客栈。靡馆,意为简陋的小馆。
- 扪萝:用手攀爬树木,这里指进入山林。
- 深入径:深入山林的小路。径,小道或道路。
- 倚树巧安窗:靠在树旁巧妙搭建窗户。巧安,巧妙地安装。
- 野色凭疏雨:野色在稀疏的雨雾中显得格外迷人。凭,凭借、依靠。
- 潮声枕大江:潮水声仿佛就在耳边,让人感觉像是在江边入睡。枕,枕头,引申为比喻,形容声音的强烈和震撼。
- 云帆飞片片:像云一样飘动的帆影。飞片片,形容帆的形状像云朵一样轻盈飘逸。
- 沙鸟浴双双:沙滩上的鸟群互相追逐嬉戏。浴,沐浴、嬉戏。
- 况有歌金缕:更何况还有美妙的歌曲相伴。有,存在、拥有。金缕,形容歌声悦耳动听如金色丝线般细腻。
- 能无倒玉缸:难道不能倒满一玉缸的酒吗?玉缸,指装满美酒的酒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首句“扪萝深入径,倚树巧安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深入山林寻找美景的过程,以及他在树旁巧妙地搭建了一座小窗,以便更好地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
二、三句“野色凭疏雨,潮声枕大江”则进一步展现了山间雨后的景象。野色在稀落的雨雾中更加鲜明,而潮声则似乎就在身边,让人感到身处江河之畔。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雨后的山林和大江的潮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五句“云帆飞片片,沙鸟浴双双”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云帆在空中飘动,如同片片白云;沙滩上的鸟儿相互追逐、嬉戏。这些生动的细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最后两句“况有歌金缕,能无倒玉缸”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这里的“金缕”是指美妙的歌声,而“玉缸”则暗指美酒。诗人感慨自己能够享受如此美好的风景和音乐,以至于连酒都喝得满满的,不禁感叹于眼前的美景和乐事。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的表达,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之美的独特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