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萦回鄂渚矶①,先朝楼阁已全非。
暂携老子胡床坐②,一听仙人铁笛归。
洲树新含鹦鹉绿,山云旧作凤凰飞③。
楼头攀鹤来游者,可是苏耽与令威④?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赏析:

  1. 原文
    江汉萦回鄂渚矶,先朝楼阁已全非。
    暂携老子胡床坐,一听仙人铁笛归。
    洲树新含鹦鹉绿,山云旧作凤凰飞。
    楼头攀鹤来游者,可是苏耽与令威?

  2. 注释

  • 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一带。
  • 萦回:曲折环绕。
  • 鄂渚矶:鄂州(今湖北鄂州)的一座小岛或礁石。
  • 先朝:指唐朝。
  • 楼阁:这里指古代的黄鹤楼。
  • 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由西域传入。
  • 仙人:传说中乘鹤飞升的人。
  • 铁笛:传说中仙人吹奏的乐器。
  • 鹦鹉绿:形容鹦鹉的颜色鲜亮。
  • 凤凰飞:形容山间云雾缭绕如凤凰展翅。
  • 楼头:楼上。
  • 苏耽与令威: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1. 译文
    江汉水系曲折环抱鄂州的一个小岛,昔日辉煌的黄鹤楼已经不复存在。
    我暂时携带着一张胡床,坐在楼上,聆听那来自仙家的铁笛之声,那声音悠扬而深远。
    岛上的树木上新长出了鹦鹉般鲜艳的绿叶,山上的云彩仿佛曾经是凤凰在飞翔。
    楼上有来来往往的游客,他们或许是那位名叫苏耽或令威的仙人转世。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怀念与向往。首联“江汉萦回鄂渚矶,先朝楼阁已全非”开篇即点明黄鹤楼的历史变迁与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颔联“暂携老子胡床坐,一听仙人铁笛归”则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颈联“洲树新含鹦鹉绿,山云旧作凤凰飞”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流转。尾联“楼头攀鹤来游者,可是苏耽与令威”巧妙地引入传说人物,增强了整首诗的艺术魅力。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黄鹤楼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古人智慧和文化的传承。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