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径寂。
尼去庵空谁履迹。
飘桐风里秋来客。
南窗一榻才容膝。
留朝夕。
相寻多有人如织。
归自谣 访俞亦伶在董庵(壬午)
苔径寂。
尼去庵空谁履迹。
飘桐风里秋来客。
南窗一榻才容膝。
留朝夕。
相寻多有人如织。
注释:
- 归自谣:这是一首表达作者思念友人的诗歌。
- 访俞亦伶在董庵:作者在董庵拜访了朋友俞亦伶。
- 苔径寂:苔藓覆盖的小径显得寂静无声。
- 尼去庵空谁履迹:尼姑离开后,庵堂变得空荡荡,没有人来过。
- 飘桐风里秋来客:秋天的微风吹过桐树,带来了远方的客人。
- 南窗一榻才容膝:南面的窗户下,只有一张小床,只能容纳下一个人的膝盖。
- 留朝夕:留下来一起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
- 相寻多有人如织:经常有人来访,就像织布机上的纱线一样紧密相连。
赏析:
这首诗以“归自谣”作为标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怀念之情。首句“归自谣”,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苔藓覆盖的小径上,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尼姑离开后,庵堂变得空荡荡,无人问津。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孤独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落寞。
正是这种孤独与寂寞,却激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强烈思念。因此,第二句“飘桐风里秋来客”就应运而生。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秋风中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期待。秋天的微风吹过桐树,仿佛在呼唤着远方的朋友。这种期待与思念,使得诗人更加坚定地留在这个地方,等待着友人的到来。
最后一句“南窗一榻才容膝”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渴望。南面的窗户下,只有一张小床,才能容纳下一个人的膝盖。这虽然是一个简陋的地方,但却是诗人最珍贵的角落,因为那里有他最珍贵的回忆和情感。诗人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与友人共同度过了每一个重要的时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感受力,描绘出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落寞。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珍重。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