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暮矣。
饥寒人在西风里。
将无为贼奚辞死。
冷■难炊,能贷谁家米。
催租船在门前舣。
殷勤老妇供汤水。
逾墙走者都如彼。
吏怒还呼,又欲追邻里。

【注释】

千村:一千个村庄。暮矣:傍晚。奚:何,什么。冷:寒冷。■(yìn):同“隐”。隐忍。炊:煮饭。催租船:催租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临安时所写,反映了南宋末年农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首句“千村暮矣”,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接着写农民饥寒交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第三句进一步指出,他们连为盗作贼也不愿意,因为害怕死得更惨。这里,“贼”字与第二句的“饥寒人”相呼应,表现了农民的无奈。

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农民们躲在屋里难以度日,只好向邻居借钱买米煮饭。然而,谁又愿意借给他们呢?于是,他们只好去讨饭。这一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农民的悲惨处境。

诗的下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的悲惨生活。他们在西风中艰难度日,甚至连偷窃都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在这里,“将无为贼奚辞死”一句,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封建统治的痛恨。

“冷■难炊,能贷谁家米?”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农民的困境。他们连基本的炊事都做不好,更不用说其他的生活琐事了。而当农民向邻居请求帮助时,却往往遭到拒绝。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已经到了极点,使得农民无法承受这种重负。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农民的悲惨处境。他们不仅要忍受饥饿和寒冷,还要面对官吏的追逼和威胁。这些官员不仅没有同情农民,反而还想要追究邻里的责任。这种不公正的做法使得农民更加痛苦不堪。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字,但却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压迫者的形象。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