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惜虞卿老去贫,平原食客一时新。
怀中白璧如明月,何处还投按剑人。
寄茂秦
谁惜虞卿老去贫,平原食客一时新。
怀中白璧如明月,何处还投按剑人。
诗句解读与注释:
- “谁惜虞卿老去贫”:这句表达了对虞卿的同情和惋惜,他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清贫的生活。虞卿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著名策士,他虽贫贱,但仍坚守自己的节操和原则,不屈于权贵的压力。
- “平原食客一时新”:这里描述的是平原(今山东平原县)的食客群,这些食客们都是一时之选,意味着他们的才华或地位在一时间内显得格外突出。
- “怀中白璧如明月”:形容怀中的白璧如同明亮的月亮一般,洁白无瑕。这里比喻自己怀才不露、清白无暇的心志。
- “何处还投按剑人”:表示自己无处可以投奔,只能像历史上的名将一样,手持宝剑,随时准备为正义而战。
- 通过这四句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坚持。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赏析:
李攀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都十分鲜明。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人荟萃的时代,各种文学流派争奇斗艳,李攀龙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明代“前七子”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文学主张和风格都深受当时复古运动的影响,强调诗歌的文辞技巧和形式美。
《寄茂秦》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单纯地描述了一个人对于过去人物的怀念和自身境遇的感慨。然而,深入解读后不难发现,李攀龙通过这首诗寄托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他用古人的故事激励自己,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反观社会现实,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突出了诗人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现实的无奈接受。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李攀龙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境界。
《寄茂秦》不仅仅是一首诗作,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于美好人性和高尚道德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如何面对生活困境、保持个人品格的思考,这也是李攀龙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