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窗前手自栽,遥分海色向蓬莱。
唯应七圣襄城过,曾见三花少室开。
地迥流光通粉署,天寒老干倚霜台。
悬知的有千年露,欲献须君作赋才。

【注释】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其三:这是一首咏物诗。玉女窗前手自栽,遥分海色向蓬莱:玉女窗前亲手栽种的松树,遥望着海上景色,向着蓬莱方向展开。唯应七圣襄城过,曾见三花少室开:只有七位圣人曾经到过襄城,他们曾经见过三花的盛开。地迥流光通粉署,天寒老干倚霜台:大地辽阔,阳光照耀着松树,在寒冷的天气里,这棵松树的树干显得更加挺拔苍劲。悬知的有千年露,欲献须君作赋才:我知道松树千年不朽,如果需要献上,就请你为我作诗吧。

赏析:

首联“玉女窗前手自栽,遥分海色向蓬莱”,写白松是人工栽培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那株白松,是玉女亲自栽种的,它的枝干伸展到遥远的海边,仿佛要伸向蓬莱仙境一样。“玉女窗前”指白松生长的地方;“手自栽”即亲手种植;“遥分海色向蓬莱”则是指它高耸入云的枝叶向远处伸展,好像在向蓬莱仙岛伸展。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松比作了天上的仙女,写出了白松的高耸入云,以及它对蓬莱仙山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白松的喜爱之情。

颔联“唯应七圣襄城过,曾见三花少室开”,进一步写白松的神奇功效。意思是说:只有七个圣人曾经到过襄城,他们看到这株三花的白松而惊叹不已。“七圣襄城”指传说中的仙人;“三花”指白松开花时树上开满花朵;“曾见三花少室开”指这些仙人曾经看到这棵白松花开的景象,赞叹不已。这句诗通过仙人来赞美白松,表现了白松的美丽和神奇。

颈联“地迥流光通粉署,天寒老干倚霜台”,描写白松四季常青、高大挺拔的特点。意思是说:在广阔天地之间,这株白松的枝叶覆盖了整个山坡,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地面上,照亮了官府的大门(粉署);在这寒冷的冬天,这棵高大的白松依然傲然屹立,仿佛依靠着霜台(即霜台)。“地迥流光通粉署”中,“地迥”指广阔的土地;“流光”指日光;“通”即照射之意;“粉署”泛指官府。这里的“粉署”,用来形容官府门前台阶的颜色。“天寒老干倚霜台”中,“天寒”指天气寒冷;“老干”指高大挺拔的树干;“倚”指靠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这株白松枝叶茂密,像阳光一样照射着官府的门楼;在这寒冷的冬天,这棵高大的白松仍然傲然屹立,好像依靠着霜台。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白松四季常青、高耸入云的特点,又表现了它坚韧不拔的品质。

尾联“悬知的有千年露,欲献须君作赋才”,以设问句式收束全诗。意思是说:我猜测这株白松上一定凝结着千年不化的露水,如果要将它献上献给你,那么你必须为我写一首诗啊!“悬知”指猜想;“的有千年露”指凝结着千年不化的露水;“须君作赋才”中的“须君”即需要你;“作赋才”指写诗作赋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想这株白松一定凝结着千年不化的露水,如果你想将它献上给我,那么就必须要有写诗作赋的能力。

整首诗通过对白松的描写,赞美了它的高耸入云、四季常青、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等特性,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