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瀛海,弱水何茫茫。
巨鳌戴三山,屹立水中央。
金银为宫阙,玉树森成行。
微风振其柯,泠然奏琳琅。
中有遗世士,餐霞仍𠻳阳。
飞龙为我驾,琼糜为我粻。
容颜若婴孩,不老凋三光。
悲哉世间人,年命如朝霜。

【赏析】

《登高望瀛海》是一首七言律诗。首二句写景,描写蓬莱仙境的雄伟壮丽。三、四句写景,描绘仙山奇伟。五、六句写物,描绘仙宫华丽。七、八句写人,描绘仙人之长寿。后六句抒情,感叹世间人寿命短促。此诗以蓬莱仙境为背景,运用夸张手法,把蓬莱仙境写得瑰丽神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蓬壶道人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登泰山观日出的途中所作。诗中通过写蓬莱仙境的景色和神仙的生活,赞美了他们长生不老的美好理想。

诗的前六句,先写景。“蓬壶”即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名。“道人”指道士。开头两句说:“登高望瀛海,弱水何茫茫。”登高远望,只见浩渺无际的瀛海,而弱水却不知何处去向。这是诗人登山观日时所见到的景象。“弱水”即大泽,传说有弱水隔于昆仑山与天河之间(见《山海经·海外南经》),所以称这水为弱水。这两句是说:站在山顶上,遥望那浩渺无边的大泽,而弱水却不知道从哪里流去。“弱水”一词,常用来比喻深广无际的水,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庄子·外物》)就是用来形容情思深长或意志坚定等意。

接着诗人写仙山:“巨鳌戴三山,屹立水中央。”巨鳌,神话中的大鱼。传说它有巨大的头和尾巴,能背负着三座仙山,浮游于水中央。这里借指仙山,暗寓作者向往神仙生活的志趣。“金银为宫阙”,意思是这些宫殿都用金银装饰。古代传说中,金玉为贵,所以金银也常作为富贵的象征,用以修饰宫阙。“玉树森成行”,意思是树木像玉石一样排列整齐。“玉树”即玉树琼花,原指神话中西王母的瑶台周围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这里泛指华美的景物。“微风振其柯,泠然奏琳琅。”意思是轻风吹拂着树枝,发出阵阵清音,好像在演奏美妙的乐曲。“琳琅”指美玉相击发出的声响,这里用来代指美妙的音乐。这四句写的是仙岛的景物和仙人们的活动情景。

下面几句写仙人的生活:“中有遗世士,餐霞仍𠻳阳。”“遗世士”是指那些超脱世俗的人。“餐霞”是吃霞光的意思。“𠻳阳”即“旸谷”,是东方太阳初升的地方,古人以为太阳升起之地就是天门,所以又称“天阙”。这句的意思是说:在这些仙人中间,有一个超脱世俗的人,他一边享受着霞光的美味,一边还在享受着天门的清凉。“飞龙为我驾,琼糜为我餋。”这里的“飞龙”指神龙。“琼糜”也是用来形容美味佳肴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仙人还有飞龙作坐骑,还有琼糜作美食。这四句写的是仙人们安逸闲适的生活。

最后两句写仙境之美:“容颜若婴孩”,“年命若朝霜。”意思是说,仙人们的面容就像婴儿一样稚嫩,寿命却如同早晨的阳光一样短暂。这两句是对前六句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人间疾苦的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蓬莱仙境的描写,赞美了神仙们长生不老的美好理想。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