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南山上,斯楼亦壮哉!
群峰排戟立,一水抱城来。
地利虽云险,人心未可猜。
若非得良牧,剑阁也罹灾。
【注】:
来熏:地名,今四川彭山。
南山:指蜀地的南面。
斯楼:这座楼。
群峰:许多山峰。
排:排列。
戟:古代兵器,此处比喻险峻的山峰。
抱城:环绕着护住城池。
地利:地形条件。
虽:虽然。
人心:这里指人的心意。
若:如果。
得良牧:得到好的治理者。
良牧:好的牧人。
剑阁:在四川剑阁县。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游览来熏楼时所看到的蜀地景色。首联写登楼所见之景;颔联写登楼所望之景;颈联写登楼所感之情;尾联写诗人对登临览眺的感受和议论。全诗以“登”字为线索贯穿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第一句“绝顶南山上”点题,说明登上来的熏楼,是在蜀地南面的山顶,是极目远眺的好地方。“南山”,指的是蜀地的南方。第二句写登上的楼也很雄伟,与周围的山峦相映成趣。第三、四句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群山排列像长矛一样,一江水环抱着城池。这两句既写出了蜀地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
第五句“地利虽云险,人心未可猜”是诗人的感慨。虽然地理形势险要,但人们的心情却并不因此而变得猜忌或不安。这句表达了一种对当地民众性格的赞赏与认同。而最后一句“若非得良牧,剑阁也罹灾”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没有一个贤明的领导者(即“良牧”)来治理这片土地,即使是如此险要的剑阁地区也会遭受灾难。
整首诗通过对来熏楼的描绘,展示了蜀地的自然美景和当地的人文风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治理之道的思考和期待。通过这种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蜀地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