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伏枕前,北渚濯缨边。
林薄秋逾厉,云霞晓自鲜。
谈诗成白首,把酒望青天。
万里中原色,萧条此地偏。

南山伏枕前,北渚濯缨边。

林薄秋逾厉,云霞晓自鲜。

谈诗成白首,把酒望青天。

万里中原色,萧条此地偏。

注释:

  1. 南山伏枕前:南山的山脚下是诗人的床铺,他趴在床上睡觉。
  2. 北渚濯缨边:在北方的小洲上洗涤帽子。
  3. 林薄秋逾厉:树林和灌木丛中的秋草越加茂盛。
  4. 云霞晓自鲜:早晨的云霞显得格外鲜艳。
  5. 谈诗成白首:谈论诗歌时不知不觉到了老年。
  6. 把酒望青天:端着酒杯遥望着天空。
  7. 万里中原色,萧条此地偏:中原地区的景色遥远,而这里显得更加萧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村居生活,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南山伏枕前”,描绘了诗人在南山下的床铺,暗示了他远离家乡的生活状态。第二句“北渚濯缨边”,则展示了他在北方小洲上的情景,可能意味着他在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接下来的三句“林薄秋逾厉,云霞晓自鲜”,描述了周围的环境在秋季的变化,以及清晨时分的云霞美丽动人。

中间四句“谈诗成白首,把酒望青天”反映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他认为,谈论诗歌可以消磨时光,而仰望天空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最后两句“万里中原色,萧条此地偏”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他感叹中原地区的景色虽然遥远,但却更加让他感到孤独和凄凉,相比之下,这个偏远的地方反而显得更加萧条。

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诗歌的热爱的诗歌。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