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来诵读,幽寂故相宜。
借榻襌无碍,分灯佛不亏。
梵收子夜候,钟度乙书时。
梦向登临去,犹将翰墨随。
【注释】:
萧寺:寺庙名。
上方来诵读,幽寂故相宜:
上句说从高处来诵读;下句说明幽静的寺院适宜诵读。
借榻襌无碍,分灯佛不亏:
借榻:指僧人在寺院中借宿。襌(shú):袈裟。
分灯:指僧侣在夜间点烛诵经。佛不亏:意谓佛不会因为诵读而亏损。
梵收子夜候,钟度乙书时:
收、度:佛教术语。梵收,指收束法器以入定。子夜:古代把夜晚分为五更,子夜是第一更。
钟度:报时。乙书:即《乙部》所载书目,泛指佛教经典。
梦向登临去,犹将翰墨随:
梦见自己登上山巅或高台,仍然带着书写用的笔墨。
【赏析】:
此诗为题咏寺内读书环境的之作。全诗四句,每句八字,押韵规整。首二句写景状物,“上方来诵读”,表明作者在此地读书,环境优美,气氛清幽,“幽寂”二字概括了这种环境的特点。后二句则写人与书的关系。僧俗共处一院,僧人借住寺内,和尚可以读书诵经,诗人也在这里读书。僧人诵经用灯光,而诗人却借住了僧人的屋舍。这里虽然有借字,但并不表示僧人借给诗人居住。僧人诵经,佛门讲究清净,因而诵经时不能有声,因此用灯来照明,而诗人读书却不用灯火,可见诗人读书的环境更加清幽。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佛学典籍的热爱。他梦见自己登上山巅或高台,仍然带着书写用的笔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厚感情和向往。全诗语言流畅,明白如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佛学的兴趣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