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临绿水,小步趁斜晖。
亲药躯犹病,扶筇力渐稀。
老应怜鹤发,贫不厌鹑衣。
依旧深藏去,逢人有是非。
【注释】
柴门临绿水:柴门对着清澈的流水,形容环境清幽。
小步趁斜晖:趁着斜阳慢慢行走,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
亲药躯犹病:亲昵地照顾自己的身体,但身体仍然患病。
扶筇(qióng)力渐稀:扶着手杖走路,但体力渐渐不支了。筇,手杖。
老应怜鹤发:年岁增长,应该怜惜自己的白发。
贫不厌鹑衣:贫穷而不嫌弃破旧的衣衫。鹑衣,用粗丝织成的布做的上衣,非常简陋。
依旧深藏去,逢人有是非:依然故我地隐居着,碰到人就难免有是非之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归隐后所作。诗中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悠然自乐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朴实,意境高远,给人以美的享受,耐人寻味。
首句“柴门临绿水”,写景开篇,点明自己归隐的地点——柴门临绿水。绿水,指清澈的溪水,它环绕着一幢简朴的茅舍。这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次句“小步趁斜晖”,写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他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边慢慢地走,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好景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恬静、和谐、美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境。
第三句“亲药躯犹病”,写诗人对自身的关怀。他虽然身体已经不好了,但他仍然关心着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身的关怀,也暗示了他归隐后的生活并不富裕。
第四句“扶筇力渐稀”,描写了诗人行动的困难。诗人扶着手杖走路,但体力渐渐不支了。这一句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归隐生活的实际情况。
第五句“老应怜鹤发”,写诗人对自己的年龄和衰老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的年龄增长,头发已白,应该感到怜惜。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
第六句“贫不厌鹑衣”,写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态度。诗人尽管贫穷,但并不嫌弃破旧的衣衫。这一句表明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奢华,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依旧深藏去”,写诗人的隐居生活。他依然故我地隐居着,碰到人就难免有是非之说。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幸福,也反映了诗人对外界的淡然与超脱。
整首诗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悠然自乐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恬静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同时,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