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来不极,晓色荡孤城。
击楫中流过,褰帷下吏情。
天衔纡岸转,日上大波行。
独在知津后,风尘见濯缨。
【注释】
滹沱:水名。在河北西部,滹沱河发源于山西五台县,流经河北省西部,到石家庄入渤海。来不极:水流湍急,难以到达尽头。晓色荡孤城:拂晓时分,晨光照亮了这座孤城。中流过:船行至中流,即半航程时。褰帷:掀起帷帘;指船上的帷幕。下吏情:指官吏的心情。纡岸:弯曲的河岸。转:回旋、曲折。独在:孤独地站立或停留。知津:知道渡口的位置。后:后面。濯缨:《庄子·秋水》:“吾惊吾之未始有也。”《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之上,见狂屈子乘风而行,履水而处,顾望谓孔子曰:‘试与来!’”此处用为洗去尘垢的意思。
【赏析】
这首送别诗以写景起笔,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出送别的环境气氛;接着描写送别的场面;最后又以写景作结,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
首联“滹沱来不极,晓色荡孤城”,点明时间是黎明,地点是孤城(今石家庄西北)。滹沱河流经此地,水势汹涌,激流湍急,难以到达尽头。这两句既描绘出了环境的凄清悲凉的气氛,又渲染了送别的环境气氛。
颔联“击楫中流过,褰帷下吏情”,写舟已行进至中流,掀起了船帷,露出了船上官吏的情态。这一联既是写景,又是写人,将送行者和被送者都写进了诗里。
颈联“天衔纡岸转,日上大波行”,写天边云彩低垂,河水曲折回转,太阳升到了浪头之上。这里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写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又通过“衔”、“绕”、“上”等动词的连续运用,写出了水流的湍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尾联“独在知津后,风尘见濯缨”,写自己虽然站在渡口之后,但已经习惯了风尘,可以洗净帽缨。这里既是写景,又是写人,写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写渡头的离别之情,写得自然流畅,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结合得很巧妙;语言质朴无华,却含蓄隽永,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