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余游淦南,曾上升天台。
兹也诚玄冥,万里悲风来。
松柏槯路傍,玉梁安在哉。
举手招王乔,三洲限蓬莱。
黄鹤舞高岑,清云曳徘徊。
叹息长久术,怆恻今人哀。
【注释】
旨:情趣,情致。游淦南:泛指漫游。淦南:地名。曾:通“增”,增加。天台:山名。玄冥:即玄冥神,掌管冬季阴冷天气的神祗。悲风来:形容北风凛冽,吹得人感到十分凄凉。槯:通“拱”,环绕。玉梁:指仙桥。安在哉:在哪里呢?王乔:传说中的仙人。三洲:指中国、印度、波斯三国。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黄鹤: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常栖息于高处。高岑:高峻的山岭。清云:轻淡的云雾。曳:拖。徘徊:盘旋。
【译文】
我游淦南,曾攀登过天台;
现在正值玄冥神司冬,万里飘来北风哀。
松树柏树环绕着道旁,仙桥在哪里?
举手欲招王乔君,只见三洲隔蓬莱。
黄鹤在高高的山峰上舞,轻淡的云雾萦绕徘徊。
叹息长生不老术难成,令人伤感今人已悲哀。
【赏析】
《杂诗三十二首》,乐府旧题。这是其中的第十八首。此篇写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篇以景起,以情结,中间转折承转,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写游淦南,曾登天台,表现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无限向往。“旨余游”是说自己还有余暇游山玩水,而“曾上升天台”则是说曾经到过高高的天台山,登上天台山后,诗人又想到自己还有余生可以继续追求这种生活理想,于是又想到要“上天”。然而现实与幻想之间有着巨大的距离,诗人只能“曾升”,而不可能达到“上天”的境界。
接着四句写诗人在现实中所见到的景象,以及由此而生出的感想。“兹也诚玄冥”是说这真是玄冥神统治的时候,“真”字用得极妙,既表明了诗人所见之景是真实的,又表达了诗人对此景的感受是真切的。接下来四句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景色,也是他所看到的自然现象。“松柏槯路傍”“玉梁安在哉”是说路边的松树和柏树被严冬所摧折,仙桥也被冰雪所掩埋。“槯”是“拱”的假借,意谓围绕、环绕。这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严冬的严酷。“安在哉”是说仙桥究竟在哪里呢?
“举手招王乔”五句是写诗人在看到这些景象之后所产生的联想,同时也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举手招王乔”是说诗人伸手招呼王乔(王乔为传说中的仙人),希望能得到他的指引。“三洲”泛指中国的南部、南部和西南部三个国家,也就是印度、波斯等国家。“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名,这里代指仙岛。“黄鹤舞高岑”是说黄鹤在高高的天空中飞翔。“清云曳徘徊”是说清冷的云雾在天空中飘荡徘徊。这几句诗是说诗人看到眼前的美景,又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像王乔那样飞临仙岛,与仙人共饮瑶池之水,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然而这一切都只能是诗人自己的遐想而已。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的感叹。“叹息长久术,怆恻今人哀”是说诗人感叹自己不能长生不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世而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
整首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情。同时,诗歌也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如人们对于长生不死的追求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