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敢嗟时事,风尘已办装。
行藏馀马骨,岁月悸羊肠。
云满凫鹥国,沙高薜荔墙。
升沉天莫问,倚杖听沧浪。
【注释】
怀归:怀念故土。其二十二:诗的第二十二首。嗟:感叹、悲叹。风尘:指战乱。办装:准备行装。
行藏:指隐居。马骨:马的尸体。羊肠:弯曲如羊肠的地。云满:指天高云淡。凫鹥国:传说中的一个理想国,在东海上,是作者的故乡。薛荔墙:薜荔是一种藤蔓植物,攀附在墙壁上,这里指高耸的城墙。
升沉:指人的得势和失势。倚杖:靠着拐杖。沧浪:沧海、江湖,此处泛指江湖。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岂敢嗟时事,风尘已办装。”意思是说,我怎能为时代所动,为世事所感而叹息呢?我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收拾好行囊,准备远行了。这里的“嗟”是感叹的意思,表示诗人对时事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而已。第二句“行藏馀马骨,岁月悸羊肠。”意思是说,我的行踪如同马骨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而岁月却像羊肠小道一样曲折迂回。这里的“行藏”是指行踪,即人的行动和去向。“馀”是剩余的意思,表示诗人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第三句“云满凫鹥国,沙高薜荔墙。”意思是说,我的家乡就像天上的白云一样无边无际,高高的城墙就像地上的薜荔树一样高大。这里的“凫鹥国”是指作者的家乡,也就是东海上的那个理想国。第四句“升沉天莫问,倚杖听沧浪。”意思是说,无论我的命运如何起伏波折,我都不再去理会了,只愿意靠在拐杖上倾听大海的涛声。这里的“升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命运变化无常,“莫问”是指不去询问,不去计较。“倚杖听沧浪”则表示诗人已经做好了离乡背井的准备,只愿意靠在拐杖上倾听大海的涛声,以寄托他的哀思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开家乡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状况。